美国加征关税猛击东南亚商品,超20%,为何优衣库坚守不迁厂?

其实很多人挺疑惑的:眼下美国的关税管得就像铁幕一样,可优衣库为何还能敢拍拍胸脯说宁愿不迁供应链去美国呢?

这关税真是狠狠的,到了2025年,这一波可是毫不留情,不仅对中国货继续施压,越南、孟加拉国这些东南亚国家的产品也被额外加了20%到49%的税,连日本非汽车的一些商品都得多掏出24%。

优衣库如今的境况其实挺尴尬的:全球超过2500家门店中,美国算得上是少有还在增长的市场了,2025财年北美的营收涨了24.5%,利润更是猛涨,达到35.1%。迅销集团全年净利润达28亿美元,北美贡献不少,还打算到2027年把北美门店从106家增加到200家,几乎翻一番。

不过呢,它的生产基本上还得靠亚洲,虽然中国工厂的比重降到大约30%左右,但东南亚早就变成了主要的生产基地。这不正好遇到关税的麻烦了吗?迅销方面自己都估算过,到了2025财年,关税可能会抵掉大约1%的利润,下半年的压力还会更大些。

为什么柳井正会这么死磕着不愿意把工厂搬走呢?不少人可能觉得搬到美国不就能逃税嘛,但事情没那么简单哎。

你看,美国的纺织产业早就不是几十年前的模样啦。CNBC 调查了380家企业,结果发现,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企业都觉得,要是要把供应链搬回美国,成本起码要翻一番。还有61%的公司更愿意去那些关税低点的国家发展。

优衣库没办法离开亚洲的供应链,这可不是单纯为了省钱。它采用的是日本的设计,加上亚洲的生产体系,设计和品质控制都按照日本Takumi匠人的水准来把关,生产则是交给亚洲的工厂,这样一来,才能生产出让全世界的中产阶级都愿意购买的商品。

更重要的是效率嘛,亚洲的工厂只要改个设计,5到7天就能搞定样品,美国哪有这么快的速度?不只是缺少熟练工人,连大规模的纺织基础设施都没有,要真把生产搬过去,不说花多少钱,优衣库那高性价比的招牌可就没了。这也是它比 Gap 这些美国本土品牌厉害的地方,一旦失去,竞争力就彻底没了。

而且优衣库应付关税倒也不是没办法,挺会变个花样。短时间内先多存点货,到了2025财年上半段就已经把不少货给发到美国去了,所以说,关税在短期内的影响,无论税率有多高,也就那么回事。

从长远看,优衣库还能把生产基地从中国转到越南、印尼这些地方,供应链还得了?分析师都说了,就这弹性,经济不景气时它依然能占优势。消费者要省点钱买实惠的东西,肯定优先考虑它啦。

除了存货多和换地方生产,优衣库还敢调价。打算到 2025 年秋冬时节,把美国一些商品价格提个 10% 到 15%,财务官也坦言,成本涨得自己扛不过去,只能在能涨的地方涨点钱,先保证盈利。就算如此,2025 财年北美业绩还是实现增长,说明消费者还是认可它的基础款,涨价他们也还能接受。

优衣库在2005年在新泽西开了第一家店,亏了整整17年,直到2022年才实现盈利。如今好不容易站稳脚跟,他肯定不想因为搬厂而把努力弄白了。

现在迅销依然在搞多元化,中国市场的放缓也成为现实(毕竟门店超过900家,基数已经很大了),所以公司把重点转向北美和欧洲,计划到2026年在芝加哥和旧金山开旗舰店,目标年销售额达到10万亿日元。柳井正在认为关税不会长久持续,全球贸易迟早会回归理性。

说真心的,优衣库这次的做法挺值得借鉴的。许多公司看到关税,急着搬厂,其实是没把账算清楚,搬厂的花费比关税还高,还可能丢掉了核心的竞争优势。

优衣库这次真的挺稳的,没有盲目追求本土化,而是坚守亚洲供应链的核心。靠囤货、涨价、换产地这些招数一一应对压力,不但没有影响在美国市场的扩展,还牢牢维持了自己的优势。这大概算得上是教科书级的应对策略了吧,清楚自己底牌在哪里,不会因为短期政策而乱了阵脚。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