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寻表”成闹剧:个人疏忽,公共资源岂能如此滥用

7月1日,广东卢女士一家满心欢喜地奔赴山西大同,渴望领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高铁上,孩子随手将儿童手表丢进列车上的纸质垃圾袋,这一不经意的举动,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波澜。下车后,手表“失踪”的消息让卢女士一家瞬间乱了阵脚。

偌大的高铁站,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想要找回一块小小的手表,谈何容易,简直比大海捞针还要艰难。卢女士心急如焚,突然想起手表有定位功能,发现它还在大同高铁站范围内,便笃定手表被当成垃圾回收了。她赶忙拨通12345市政服务热线,声泪俱下地恳求先别销毁垃圾,自己会立刻赶来寻找。

负责高铁站附近环卫工作的环境公司迅速响应,紧急将已进入垃圾中转挤压箱的八吨垃圾转运出来。两名头发花白的环卫工,在近40度的高温炙烤下,没有手套和口罩的防护,毅然决然地一头扎进散发着刺鼻恶臭、蚊虫肆虐的八吨垃圾堆中。他们不顾汗水湿透衣衫,不顾垃圾划破双手,不顾蚊虫叮咬之痛,埋头苦寻了整整四个小时,终于找到了那块手表。当晚,手表被完好无损地送回卢女士手中,她满心感激,想发红包表达谢意,却被环卫工朴实地婉拒。

这事经大同当地媒体报道后,瞬间在网络上引发如潮好评,大家都称赞大同“温暖了游客的心”,本以为这是一段政府服务人民的暖心佳话,能为城市形象增光添彩。

然而,随着人民网等更多媒体的深入报道,舆论的风向急转直下。原来,报道中从头到尾都没提及两位环卫工的名字,他们的默默付出仿佛被遗忘在了黑暗的角落。而且,为了一块价值1200元的手表,动用八吨垃圾和两名环卫工4小时的高温作业,这真的合理吗?八吨垃圾,一个家庭一年都难以产生这么多,就为找这块普通手表,这般大费周章,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网友们纷纷质疑,有人直言:“又不是救命的物件,自己弄丢的,凭什么让公共资源来买单?”还有人调侃:“难道这手表里藏着什么惊天大秘密?”卢女士虽表示“实在找不到就算了”,但垃圾已转运,领导下了命令,环卫工只能无奈继续。后来,网友扒出卢女士“找不到就算了”很虚伪,原来她曾连续长时间拨打热线,还在社交平台发文,甚至想引导舆论网暴大同文旅。

这场闹剧,让我们看到了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的严峻性。家人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快来评论区留言探讨!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