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的绝妙棋局:借俄方滞销狂购20架伊尔-78MK-90A,为运油-20争取宝贵时间
听说了吗?最近军事圈有个事儿,炸得大伙儿都有点懵:咱们好像要去俄罗斯那儿,一口气团购20架伊尔-78MK-90A大飞机。消息一出,各种嘀咕就来了:“咱不是有自己的运油-20了吗?怎么还回头去买老大哥的货?”、“这是不是说明咱自己造不出来了?”。
嘿,各位看官,先别急着下结论。这事儿你要是看明白了,只会拍着大腿说一句:中国这棋下得,实在是太机智了!
咱们先不聊别的,就聊聊咱们空军现在的“饭量”有多大。歼-20、歼-16、歼-10C这些新锐小伙子,个个都是能飞又能打的“大胃王”,加起来数量都快奔着四位数去了。更别提轰-6K、空警-500这些需要长时间在天上“待机”的大块头。它们都嗷嗷待哺,等着空中的“移动加油站”来续命。
可我们的“加油站”有多少呢?掰着指头数数,有点寒酸。早年间从乌克兰淘来的那3架伊尔-78,现在估计比我爷爷岁数都大,能不能飞起来都得看天气和地勤师傅的心情。轰油-6呢?它就是个“挎斗摩托”,本身底子薄,最多带个18吨油,出个远门自己都不够用,更别提给别人加油了,顶多算个“战术奶妈”。
真正能扛大梁的,还得是咱们的“大胖妞”——运油-20。这姑娘确实争气,性能没得说,比俄罗斯那伊尔-78强出一截。可问题是,她太忙了!运-20那个生产线,现在是连轴转,既要造运输机,又要改成预警机,还得变身电子战飞机,队都排到厂门外了。指望它短时间内变出几十上百架“奶妈”,那真是比让公鸡下蛋还难。算下来,近千架新战机,平均八十架才能分到一个运油-20,这比例,简直就是狼多肉少,急得人直跺脚。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俄罗斯老大哥拿着他们家的伊尔-78MK-90A过来敲门了。说实话,这玩意儿在国际上有点滞销,想找个好买家不容易。咱们这边呢,是急需“奶妈”,但自家产能又跟不上。这不就巧了吗?一个急着卖,一个急着买,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说到这,你是不是想起了当年的苏-35?没错,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想当年,我们也是在新老战机换代的空窗期,急需一款能撑场子的飞机。于是,24架苏-35应运而生。当时也有人叽叽歪歪,说我们技术不行了。结果呢?苏-35来了,我们不仅填补了战力空缺,还顺手摸透了人家最新的航电和发动机技术。等我们的歼-20、歼-16这帮“自家娃”长大了,苏-35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现在买伊尔-78MK-90A,玩的就是同一个套路。这飞机虽然整体设计不如运油-20先进,但它也有自己的绝活。换装了PS-90A-76新发动机,推力大还省油,飞1000公里能给别人加78吨油,效率杠杠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伊尔系列太熟了,飞机的脾气、秉性摸得一清二楚,飞行员和地勤拿过来就能上手,省下大把的培训时间和成本。这就好比你开惯了大众,再换一辆新款大众,根本不需要重新学。
这笔买卖,对我们来说是雪中送炭,对俄罗斯来说,又何尝不是呢?在现在这个国际环境下,能接到这么一笔大单,对他们的航空工业来说,不亚于一针强心剂。我们从他们那儿买能源买原材料,现在再买点军工产品,还能平衡一下贸易,里子面子都有了。中国这波操作,看似是“捡漏”,实际上是把各方利益都算计得明明白白,用最小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最迫切的问题。这哪是技术不行,这分明是成年人世界里最顶级的智慧——务实。
当然,这20架伊尔-78MK-90A也就是个过渡。它们就像是咱们主力部队上场前,先顶上去的“雇佣兵”,任务就是撑过这最难熬的几年。等我们自家的运油-20生产线产能爬上来,像下饺子一样开始量产了,到时候,我们空军的天空,主角还得是咱们自家高大、年轻、充满能量的“大胖妞”。
所以你看,这根本不是什么“退而求其次”,而是一场心照不宣的战略互补,一次极其精明的“时间换空间”的经典操作。咱们不光要会埋头造车,还得会抬头看路,懂得借力打力。你说,这棋局,是不是有点意思?
最新资讯
- 2025-11-202025装卸物料用小型装载机厂家排行明宇重工居首
- 2025-11-20中国空军的绝妙棋局:借俄方滞销狂购20架伊尔-78MK-90A,为运油-20争取宝贵时间
- 2025-11-19【有奖锐评】你觉得今年最让你失望的游戏是哪个?
- 2025-11-20桌面放置新游《桌面鸟舍:小小鸟陪你摸大鱼》今日发售!在桌面养一群可爱鸟儿!
- 2025-11-20全都变大了!《碧蓝航线》联动《约会大作战》泳装皮引热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