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贺子珍:从 “桂圆” 到革命英雄,她的一生比传奇更动人
1984年,咱们国家那位特别厉害的女性先驱,有着“双枪女将”美名的贺子珍,在上海与世长辞了。
这位传奇女性走了之后,麻烦事来了——她的葬礼该怎么操办、骨灰要埋在哪儿,可把上海市委给难住了。
到底是顺着家属的意思一切从简,还是看在她一辈子立下的汗马功劳上,把葬礼办得隆重些?
上海市委哪儿敢自己拿主意啊,赶紧向中办请示,结果中办也犯了难,没个准话。
最后还是邓小平一句话,定下来贺子珍的丧礼规格。
那贺子珍到底有啥了不起的革命经历?邓小平当时又说了啥呢?
巾帼英雄贺子珍:井冈山的第一位女党员
1909年中秋节,正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在井冈山东边的永新县城里,一个女娃娃伴着满院子的桂花香出生了。
她妈妈看着窗外的明月,心里一动,觉得闺女是跟着桂花和圆月来的,疼惜地给她取名“桂圆”。
这个叫桂圆的小丫头,就是咱们要说的主人公贺子珍。
在井冈山的英雄气息熏陶下,贺子珍从小就不乐意只待在父母身边被宠着。
就算待在贺家小院里,她也能感觉到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每次抬头看见头顶的蓝天,心里就总想着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上学之后,她觉得“桂圆”这名字太柔弱了,就自己改名叫“自珍”,后来因为一次笔误,“子珍”这个名字就一直用了下来。
井冈山可以说是贺子珍革命思想的发源地。
16岁的时候,她就被国外传来的共产主义学说、俄国革命这些新鲜知识深深吸引住了。
她像饿了很久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拼命阅读马克思、列宁等人的著作,对书里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和美好未来充满了坚定的向往。
这些前辈写下的深刻文字,正好说到了她的心坎里——她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找到一条能拯救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路。
兴奋不已的贺子珍很快就行动起来。
她主动结交那些在省城读书、能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学生,还领着自己班上的女同学搞抗议活动,后来加入了青年团,更深入地参与到革命行动中。
1926年,贺子珍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也是井冈山上的第一位女党员。
但贺子珍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她凭着过人的能力和胆识,很快就参与到永新县党部的领导工作中。
她还和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一起当选为县委委员,大伙儿都称赞他们是“永新三贺”。
可没过多久,国民党反动派突然背叛革命,永新县的国民党人一下子抓了好多共产党员。
情况危急,贺子珍赶紧去井冈山联系宁冈农民自卫军,在1927年6月10日,和自卫军一起发动联合进攻,最后成功救出了包括贺敏学在内的38名共产党员。
敌人哪肯善罢甘休,又纠集了一批势力反扑永新县城。
战斗中,贺子珍带领的赤卫队和敌人正面遇上了。
但她一点儿也不慌,一边组织队伍进攻,一边熟练地开枪射击,还创下了两枪打死两个敌人的好成绩。
当时参加战斗的士兵都特别佩服她的英勇,“双枪女将”贺子珍的美名,很快就在整个军队里传开了。
后来,在永新县城受挫的敌军发起了更猛烈的反扑,为了保住更多的有生力量,联合进攻的队伍只好撤离县城,往井冈山山区转移。
贺子珍是这支撤退队伍里唯一的女性共产党员,也是众多向井冈山撤退的队伍中第一位女兵。
踏上井冈山这片英雄土地的贺子珍怎么也没想到,她会在这里遇到毛主席。
贺子珍与毛主席
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地区,当时迎接他们的就是贺子珍和其他一些同志。
贺子珍有个“永新一枝花”的称号,她遗传了妈妈那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长得活泼可爱,性格又热情大方。
通过另一位干部袁文才的介绍,毛主席了解到贺子珍的革命经历,对眼前这位年轻的女战士越来越敬佩。
初次见面,毛主席也给贺子珍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因为早在上学的时候,贺子珍就读过毛主席发表在《湘江评论》等刊物上的文章,本来就对他特别敬仰。
他们俩本来就有着相同的革命梦想,又在一次次并肩作战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感情也迅速升温。
1928年5月,毛主席和贺子珍在他们相遇的井冈山举行了婚礼。
婚礼办得特别简单,由两人的好朋友袁文才下厨做了几个菜,大家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吃了顿饭,婚礼就算完成了。
为了庆祝结婚,贺子珍还熬夜给毛主席缝了一个结实耐用的大挎包当礼物。
这个挎包后来成了毛主席四处奔波时离不开的随身物品,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处理公务,他都把挎包牢牢地背在身上。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生活特别艰苦,但贺子珍一点儿也不在乎,她和其他女战士一起编排节目,组织宣传工作。
每当红军经过村庄,不管多忙,贺子珍都会挤出时间刷标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还帮其他同志动员群众支持革命。
1929年,红四军主力部队下山,毛主席和朱德带领队伍前往赣西、闽西地区。
这一路翻山越岭,困难多得难以想象,而当时贺子珍已经怀孕了,走路格外艰难。
毛主席担心她的身体,经常让她骑自己的马,可贺子珍不愿意搞特殊待遇,总是把马让给受伤的战士,自己咬着牙跟上大部队。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撤离,在这种危急时刻,贺子珍不愿离开红军队伍,毅然参加了长征。
当时她又一次怀孕了,却坚决不要特殊照顾。
红军行军时间长,粮食又短缺,贺子珍常常觉得不舒服,但她都咬牙坚持着,总是面带笑容鼓励身边疲惫的战友们坚持斗争。
进入贵州境内后,贺子珍生下了一个新生儿。
可当时革命形势严峻,她只能忍痛把孩子寄养在当地老乡家,然后继续跟着队伍赶路。
就在贵州活动期间,贺子珍所在的休整地遭到了敌机轰炸。
她本来躲在草丛里隐蔽,突然发现一名伤员摔倒在地,挣扎着站不起来。
为了保护伤员,她立刻扑了上去,结果不幸被炸弹炸伤,头部和背部都扎满了弹片。
在长征途中,贺子珍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和战友们同甘共苦。同时,她也一直关心支持毛主席的革命工作,在生活上悉心照料他,让他能专心处理革命事务,没有后顾之忧。
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而贺子珍也面临着人生路上的重要选择。
十年异国流落
之前,贺子珍一边照顾毛主席的生活,一边帮前线和湘赣边界特委管理机要文件。
可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她一直冲在前线,性格特别刚强的她,不太习惯每天待在屋子里整理保管文件。
但当时的局势不允许她随心所欲,为了更好地推进革命事业,她还是尽力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秘书工作和照料毛主席上。
长征结束后,有着强烈事业心的贺子珍,不想再只以家属的身份生活,她希望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承担更重的工作任务,实现自己热爱的革命理想。
于是她向组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组织后来安排她在苏维埃国家银行担任科长。
得到任命后,贺子珍很快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这段时间里,她生下了女儿娇娇,也就是后来的李敏。
新生儿的降生本该是件开心的事,可当时贺子珍的时间几乎都被学习占满了。
每天清晨出操结束后,她要去抗大学习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和军事知识,而且学校要求必须集体住宿。
担心自己照顾不好女儿,贺子珍毅然把娇娇送到老乡家寄养,自己则更加努力地学习。
而毛主席当时正忙于延安的建设工作,两人见面交流的机会少了很多。时间一长,孩子和丈夫都不在身边的贺子珍,渐渐产生了孤独感。
在独自支撑的日子里,贺子珍想了很多。
她一方面想承担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的身体不争气。
之前被敌机轰炸时留下的弹片,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没能取出来,这些弹片时时刻刻折磨着她,让她难以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反复考虑后,她决定去上海取出弹片,让身体早日康复。
毛主席没能改变她的决定,这位有着“双枪女将”称号的女子,一旦下定决心就不会轻易改变。
她收拾好行李,安排好女儿的生活,就一个人踏上了前往上海的路。
可当时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上海之行被迫中止。留在西安的贺子珍受到启发,又给毛主席写信,申请去苏联治病和学习。
毛主席再次托人捎信让她回延安,可贺子珍还是没有回去。
几个月后,她坐上了前往苏联的飞机,离开了她深深热爱的祖国大地。
然而,在莫斯科的生活并没有贺子珍想象的那么顺利。
她先是亲眼目睹刚出生不久的小儿子夭折,接着家里又遭遇变故,母亲不幸去世。就连她最看重的身体治疗,也因为体内的弹片留存时间太久,难以取出来而收效甚微。
这一连串的打击,给贺子珍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但即便经历了这么多磨难,贺子珍也没有向困难低头,她坚强地在异国他乡生活了下来,还悉心照料女儿长大成人。
1947年,在国外漂泊了十年后,贺子珍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可时光飞逝,她最后只在1959年和毛主席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谈话,时长仅有一个小时——这也是她和毛主席的最后一次见面。
邓小平亲自安排葬礼规格
去苏联并没有治好贺子珍的旧伤,回国后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疾病缠身。她先是精神恍惚、神志不清,好不容易恢复过来,又不幸中风,从此卧床不起。
尽管如此,年迈的贺子珍依然充满了工作热情,希望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并且一直坚持治疗,和疾病作斗争。
可不断加重的病情,最终还是没能留住这位革命英雄的生命。
1984年4月,她在上海悄然离世。
关于她的葬礼如何操办、骨灰如何安葬,上海市委实在不敢擅自做决定,最后邓小平出面,亲自确定了贺子珍的葬礼规格。
邓小平表示,要把贺子珍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存放中央领导同志骨灰的地方。
遗体告别仪式当天,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贺子珍同志的遗体默哀、鞠躬,以此表达对这位红军女战士最后的敬意。
贺子珍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却也有着浓浓的传奇色彩。她身上既有革命战士的热血与坚贞,也有普通女性对待爱情的炽烈与真诚。
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贺子珍不惜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战场上,她奋不顾身为战友挡危险,哪怕身上留下了17道伤痕,最先考虑的还是战友们的安危。
即便到了晚年疾病缠身,她也始终保持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奋斗的热情,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为国为民”这四个字。
这位井冈山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终于走完了她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
英雄虽已落幕,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她,因为她是一位崇高而伟大的人,一位为人民和中国革命奉献了一切的人。
最新资讯
- 2025-10-27S15瑞士轮:圣枪哥“专业挖掘机”三杀撕裂敌手,AL 2-1击败CFO挺进八强
- 2025-10-27《水龙吟》定档10.24!罗云熙携江湖风暴来袭
- 2025-10-27鸡排哥工作室经营地址发生变更
- 2025-10-27午夜行者联机为什么总是失败?
- 2025-10-26巧合还是意外曝光?欧美为何总能提前获悉中国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