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还是意外曝光?欧美为何总能提前获悉中国新闻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咱们好多人还在刷着短视频呢,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就已经指着卫星图,把咱们在甘肃玉门那边的新家底给数了个遍,连导弹发射井都一个一个圈出来了。
这已经不是冷战电影里的桥段了,现在给美国人递上这些“千里眼”照片的,很多都不是什么官方间谍卫星,而是像Maxar、Planet Labs这样的商业公司。理论上,只要你肯花钱,就能订购地球上几乎任何一个角落的高清“直播服务”,今天看看某个港口多了几条船,明天瞅瞅某个机场有什么新飞机,简直跟玩即时战略游戏似的。
光有眼睛看还不够,还得有个脑子来分析。美国人现在玩得最溜的一套,叫“开源情报”,说白了就是光明正大地在网上“扒”你的信息。你这边刚发个“某某部队附近风景真好”的微博,配上几张图,AI那边可能就已经把你的定位、照片里的装备轮廓、甚至背景里的电线杆型号,全都抓取出来,跟卫星图一比对,一份热乎乎的“军事动向分析”十分钟就出炉了。
这套玩法,简直就是把咱们十几亿人每天生产的海量信息,变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的情报金矿。他们都不需要派人潜入,只需要坐在电脑前,用AI当筛子,就能从沙子里筛出金子来。
当然,这种在网上“捡”情报的方式,跟直接闯进你家“搬”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斯诺登当年掀出来的那个“棱镜计划”,那才叫真正的恐怖。人家根本不跟你玩虚的,直接就跟全球最大的那几家互联网公司“合作”,把手伸进了服务器后台。
就拿华为来说,那几年简直是被翻了个底朝天。公司高管的邮件,内部的通讯记录,服务器里的数据,据说连他们食堂的菜单都没放过,统统打包存进了美国国安局的数据库。一个月就偷走九百多亿条数据,这概念,就好像把你手机里所有的聊天记录、购物清单、私密照片全都复制了一份,还天天更新。
线上玩得这么狠,线下的渗透也没闲着。很多时候,间谍并不是电影里那种开着阿斯顿马丁的帅哥,他们可能就是你身边某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老外”。
前些年在丹东,就抓过一对加拿大的凯文·高夫妇。人家在那边开了个咖啡馆,平时乐善好施,跟街坊邻里关系处得特别好,谁能想到,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为情报机构搜集咱们这边军事和国防秘密的。这种伪装成学者、商人、甚至慈善家的间谍,就像是病毒,悄无声息地就渗透到了你的生活里。
还有一种渗透,比这种更难防。咱们现在发展高科技,总免不了要从国外进口一些关键的设备、芯片或者软件。问题就出在这儿,你买回来的东西,可能天生就带着“后门”。
这就像你请了个装修队,结果人家在给你装水管的时候,偷偷在里面塞了个微型窃听器。美国在半导体、精密仪器这些领域技术领先,他们完全有能力在出口的产品里做手脚,监控这些设备在哪用、怎么用、产出了什么数据。这种事儿,你就算拆开看都未必找得到,简直是防不胜防。
不过,说了这么多高科技、新玩法,到头来,最致命、最让人心寒的,还是最古老的那一套——收买人心。
导弹专家郭万钧,就是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本来是国家顶尖的科研人员,前途一片光明。结果九十年代初,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认识了一个叫沃维汉的人。那人长得和和气气的,张嘴闭嘴就是“我表哥在台湾做生意,特别需要大陆的人才”。
几顿酒喝下来,郭万钧脑子一热,就把一些实验数据拍了照片,塞给了对方。第一次,沃维汉给了他两千美金,用一个牛皮纸信封装着。郭万钧回家把钱数了三遍,手抖得不成样子。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信封越来越厚,郭万钧的胆子也越来越肥,从最初的实验数据,到后来连“东风-31”导弹的射程、燃料配方这种国家命脉都敢卖。他用这些钱改善生活,甚至在被捕前,还在跟老婆商量,说单位要分福利房了,他准备拿“奖金”再凑点首付,换个大房子。
结果呢?房子没换成,他自己被换到了刑场。据说行刑前,他提了个要求,想再吃一碗从小吃到大的炸酱面,没被批准。他那碗面,其实从他第一次收下那个牛皮纸信封的时候,就已经凉透了。
当然,咱们也不是光挨打不还手。你派高科技设备来,咱们就发动人民群众。这几年,江苏、浙江、福建的渔民们,出海打渔,隔三差五就能捞上来一些奇奇怪怪的铁疙瘩。有的伪装成海龟,有的做成浮标的样子,洗干净一看,上面刻着英文字。
这些就是美国人投放在咱们家门口的“间谍鱼”,专门用来监听潜艇动静的。美国人管这叫“高科技水下无人潜航器”,咱们的渔民大哥们管这叫“年底奖金”。捞上来一个,直接上交给国家,当场就能领好几万块钱奖金。有个浙江的渔民王锁,捞到一个“波浪滑翔机”,拿了三万块,笑得合不拢嘴,说这比打一年鱼都划算。
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国家的法律也在不断升级。2014年《反间谍法》出台,后来又修订,把网络间谍、强制传唤这些都写了进去。意思很明白,不管你是线上还是线下,只要敢伸手,就准备被剁掉。
CIA局长威廉·伯恩斯前两年还公开说,要成立个什么“中国任务中心”,把对付咱们的情报工作直接升级。可没过多久,咱们国安部就公开宣布,CIA在华的情报网络遭到了“致命摧毁”。具体怎么摧毁的没细说,但这个耳光打得是真响。
这场在阳光下和阴影里同时进行的较量,看样子,连个中场休息都不会有。
最新资讯
- 2025-10-27S15瑞士轮:圣枪哥“专业挖掘机”三杀撕裂敌手,AL 2-1击败CFO挺进八强
- 2025-10-27《水龙吟》定档10.24!罗云熙携江湖风暴来袭
- 2025-10-27鸡排哥工作室经营地址发生变更
- 2025-10-27午夜行者联机为什么总是失败?
- 2025-10-26巧合还是意外曝光?欧美为何总能提前获悉中国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