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生提醒:白内障手术后,视力保护的关键5个措施

在眼科疾病里,白内障是中老年人的 “高发难题”,60 岁以上人群中,每 3 个人就可能有 1 个患上白内障。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式是手术治疗,常见的有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和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这两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人群广泛,不管是早期白内障患者,还是视力已经严重下降(比如矫正视力低于 0.5)的患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都能通过手术恢复视力。

但大家要注意,白内障手术不是 “一劳永逸” 的,术后如果不做好视力保护,可能会出现感染、眼压升高、人工晶状体移位等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再次影响视力!今天要讲的,就是家住江苏苏州姑苏区的张建国叔叔的故事,他因为白内障做了手术,可术后没重视保护,差点让视力再次下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咱们先从一个让人揪心的场景说起 ——2024 年 6 月 18 日上午,苏州市眼科医院的诊室里,59 岁的张建国叔叔捂着右眼,急得满头大汗,声音带着颤抖说:“医生,我的眼睛怎么又看不清了?手术不是很成功吗?是不是出问题了?” 他的右眼通红,眼泪止不住地流,原本手术后清晰的视力,短短一个月就变得模糊,这让他既恐慌又困惑。

张建国叔叔是一名退休的机械工程师,家住苏州姑苏区双塔街道,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下棋和看报纸。他的生活习惯很规律,每天早上 6 点起床晨练,晚上 10 点准时睡觉,唯一的 “小毛病” 就是爱抽烟,每天要抽半包烟。

2023 年 9 月,张叔叔发现自己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下棋时连棋盘上的棋子都看不清楚,报纸上的字更是要拿得远远的才能勉强看清,一开始他以为是 “老花眼加重”,没太在意,直到 10 月 20 日那天,他过马路时因为看不清红绿灯,差点被电动车撞到,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2023 年 10 月 25 日,张叔叔在儿子的陪同下,去苏州市眼科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他是 “老年性白内障(右眼中度)”,建议他尽早手术。可张叔叔一听 “手术” 就犯了怵,他跟医生说:“我这眼睛能不能先吃药调理?手术我怕有风险。” 医生耐心解释,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药物无法逆转,只能通过手术治疗,而且现在的手术技术很成熟,风险很低,但张叔叔还是犹豫了,决定先观察看看。

接下来的几个月,张叔叔的视力越来越差。2024 年 1 月,他连晨练时熟悉的路线都看不清,经常撞到路边的垃圾桶;晚上看电视剧,屏幕上的人物脸都是模糊的;最让他难受的是,因为看不清,他再也不能和老伙计们下棋,只能坐在旁边看着,整个人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连晨练的习惯都放弃了,每天待在家里唉声叹气,情绪特别低落。

2024 年 2 月 10 日,张叔叔的视力已经下降到只能看清眼前的手指,儿子实在不忍心,再次陪他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他的白内障已经发展到 “重度”,如果再不手术,可能会引发青光眼,到时候不仅视力保不住,还会出现剧烈眼痛。医生详细说明了手术风险:可能会有术后感染、眼压升高、人工晶状体移位等情况,但只要术后护理得当,这些风险的发生率很低。

这次,张叔叔终于下定决心手术。2024 年 2 月 18 日,他在苏州市眼科医院接受了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过程很顺利,只用了 25 分钟。

术后当天,医生拆开纱布,张叔叔清楚地看到了儿子的脸,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连说 “太清楚了,太清楚了”。可没想到,2 月 21 日早上,张叔叔发现右眼有点发红,还伴有轻微的刺痛感,他赶紧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是 “轻微术后感染”,给开了抗生素眼药水,叮嘱他每天滴 4 次,5 天后感染就控制住了,视力也恢复到了 0.8。

术后一个月,张叔叔复查时,视力已经达到了 1.0,医生反复叮嘱他,术后视力保护很重要,一定要做好 5 个关键措施,还给他发了一张 “术后护理指南”。张叔叔当时满口答应,可回家后,他觉得视力已经恢复,就渐渐把医生的话抛到了脑后。

2024 年 5 月 15 日,张叔叔开始出现右眼不适:看东西时总觉得有 “黑影” 飘,看远处的景物有点变形,一开始他以为是 “没休息好”,没在意。可到了 6 月 10 日,症状越来越严重,右眼不仅模糊,还伴有胀痛感,看东西时像蒙了一层雾,连近处的手机字都看不清。6 月 18 日,他实在忍不住,赶紧去医院检查。

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告诉张叔叔,他出现了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 这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因为术后视网膜黄斑区出现了水肿,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听到这个结果,张叔叔瞬间情绪崩溃了,他拍着桌子,声音激动地说:“医生,你不是说手术很成功吗?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你手术没做好?我的眼睛是不是要瞎了?” 他的眼睛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整个人特别焦虑,连手都在发抖。

接诊的李医生看着张叔叔激动的样子,既心疼又有点 “愤怒”,他猛地站起来,提高声音说:“张叔叔!你先冷静下来!你以为你的并发症是怎么来的?是你自己把我当初叮嘱的 5 个关键措施全抛到脑后了!我当时反复跟你说,你要是听进去一条,也不会出现现在的情况!” 李医生的语气里满是 “恨铁不成钢”,他说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术后复查时视力很好,怎么会突然出现黄斑水肿,直到详细询问了张叔叔术后的生活,才找到原因。

第一个措施:术后避免揉眼,防止人工晶状体移位。可张叔叔在 4 月 5 日那天,右眼进了沙子,他下意识地用手揉了右眼,当时觉得有点疼,但没在意。李医生解释:“术后揉眼很容易导致人工晶状体移位,还可能损伤角膜,引发炎症,炎症扩散到黄斑区,就可能导致水肿!”

第二个措施:术后 1 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压升高。张叔叔在 5 月 1 日劳动节那天,陪孙子去公园放风筝,跑着追风筝跑了将近 1 小时,当天晚上就觉得右眼有点胀,可他没当回事。李医生说:“剧烈运动容易导致眼压突然升高,压迫黄斑区,时间长了就会引发水肿,这是术后大忌!”

第三个措施:术后戒烟,避免烟雾刺激眼睛。张叔叔术后只戒了 10 天烟,从 3 月 1 日开始,又恢复了每天半包烟的习惯,有时候还会在室内抽烟,烟雾直接熏到右眼。李医生严肃地说:“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眼表黏膜,引发炎症反应,还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加重黄斑区的水肿!”

第四个措施:术后按时滴眼药水,防止感染和炎症。医生给张叔叔开了 3 种眼药水,叮嘱他每天滴 4 次,连续滴 1 个月。可张叔叔在 4 月 10 日之后,觉得眼睛没事了,就改成了每天滴 2 次,有时候甚至忘了滴。李医生说:“术后眼药水能预防感染、减轻炎症,你擅自减量、停药,炎症控制不住,就会引发黄斑水肿!”

第五个措施:术后避免长时间用眼,防止眼睛疲劳。张叔叔术后视力恢复后,每天看报纸、玩手机的时间超过 5 小时,有时候晚上还会熬夜看电视剧,眼睛经常觉得干涩、酸胀。李医生说:“长时间用眼会导致眼睛疲劳,加重眼部负担,影响黄斑区的恢复,很容易引发水肿!”

李医生还强调,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有很强的 “隐蔽性”,比如黄斑水肿,早期可能只是轻微的视物模糊、黑影飘动,很容易被忽视,可如果不及时治疗,水肿加重,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大家一定要重视。

那么,白内障手术后,到底该怎么做好视力保护呢?李医生结合张叔叔的案例,给出了详细的术后护理建议:

第一,严格避免揉眼和眼部外伤。术后 3 个月内,不要用手揉眼睛,洗脸时要轻轻擦拭眼周,避免水进入眼睛;出门时如果遇到风沙、强光,可以戴防风镜或太阳镜,防止异物进入眼睛或强光刺激眼睛。

第二,控制运动量,避免剧烈活动。术后 1 个月内,不要做跑步、跳跃、弯腰提重物(超过 5 公斤)等剧烈运动;3 个月内避免游泳、跳水等可能让眼睛进水的活动,防止感染和眼压升高。

第三,戒烟限酒,远离刺激性物质。术后至少戒烟 3 个月,避免吸入二手烟;不要喝酒,酒精会扩张血管,可能导致眼部充血,影响恢复;饮食上要清淡,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 A、C 的食物(比如胡萝卜、菠菜、橙子),有助于眼部恢复。

第四,按时按量滴眼药水,不要擅自调整。术后医生会开抗生素眼药水、抗炎眼药水等,一定要按照医嘱的次数和剂量滴用,不要随意减量、停药或更换眼药水;滴眼药水前要洗手,避免瓶口接触眼睛,防止污染。

第五,合理用眼,避免眼睛疲劳。术后 1 个月内,每天看手机、电脑、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 2 小时,每次连续用眼不超过 30 分钟,看完后要闭目休息 5 分钟;不要在昏暗的环境下用眼,看书、看手机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避免眼睛过度疲劳。

最重要的是,术后如果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增多、眼睛胀痛、发红、流泪不止等异常症状,一定要立刻就医,不要拖延,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很多人觉得,白内障手术成功了,视力就万事大吉,可张叔叔的故事告诉我们:白内障手术后,视力保护的关键在于 “术后管理”,患者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视力恢复的成败!

如果你或家里的老人也做了白内障手术,一定要记住:术后护理比手术本身更重要。别忽视医生的叮嘱,别因为 “觉得没事” 就放松警惕,只有严格做好视力保护,才能让术后视力稳定恢复,重新拥有清晰的世界。希望张叔叔的经历能给大家提个醒,重视白内障术后护理,守护好自己的 “心灵之窗”!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