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抗敌的29军,早在长城战役中,其大刀队就斩杀日军千人
1933年,长城地区发生局部冲突时,国民革命军第29军展现出顽强抵抗能力。早在这一年3月,该军组织精锐力量,针对日方占据的山口阵地发起反攻。两名指挥官从部队中选出约500名精通格斗技巧的士兵,携带刀具和投掷武器,接近敌方位置。经过激烈对抗,他们清除山顶守军,但随后面临下方炮火压制,只能暂时后撤。
次日凌晨,该军再次分队行动,袭击敌方据守点。战斗中,他们造成敌方大量伤亡,约500余人,严重削弱对手势头。紧接着,3月11日晚间,他们针对另一处炮兵阵地展开突击,消灭敌方600多人,并击退增援部队,总计歼灭1000余名。这一系列行动标志着该军在这一阶段取得显著成果,使用刀具近战方式击杀敌方千余人。
尽管敌方在火力和营养供应上占有优势,但该军凭借刀具作战仍获成功。原因之一在于武器设计适宜近身搏斗。该军采用的刀具主要源于清代短刃基础,分为骑乘用和步兵用两种。步兵刀规格较为标准,由刃部、握柄和护盘构成,全长约900毫米。刃部前端宽约60毫米,后端窄至40毫米,尖端锋利,便于挥砍。这种尺寸便于操作,节省体力,成为首选装备。
此外,还有一种名为无极刀的变体,外形似剑但刃宽。刃面双侧开锋,长度约8寸至1尺,便于双手发力。该军士兵可据此灵活攻击。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战术训练。该军早期刀法源于一位河北籍教练马凤图。他出身习武家庭,早年融合中西技击元素,培养多名拳手。民国时期,他因政治立场遭追捕,后移居东北任教。1923年加入冯玉祥部,次年负责近战训练,编撰相关教材。该军刀术基础即由此而来。
马凤图家族投身军旅,其长子马广达在1933年战斗中担任军官,参与近战,直至阵亡。该刀法名为破锋刀,包括8句口诀:正面猛砍破敌刃,侧转横扫击腰部。顺势如扫落叶般,横挥之力敌难挡。跨进挑起如迅雷,连环斜斩下身位。左右防御靠速度,变换位置突进刺。
这种双手刀术汲取明代将领戚继光、宗斗及吴殳的古法,包含埋头、拦腰等招式。分解为12个步骤:持刀、拔刀、压刀、换手接刀、按虎、背砍、低插、单提、单刺、肩担、斜削、收刀。在实战中,士兵双手持刀刃向下,对敌刺刀时,用刃尖拨开或偏转,随后上挑,顺势下砍命中要害。
另一位专家李尧臣也贡献刀术。他河北冀县人氏,受佟麟阁邀请,传授无极刀法。该法将刀视为多用兵器,可砍可刺。根据战场需求切换模式。核心在于初始刀刃向内,下沉后弧线挥出,直击颈部。强调速度压制,不留反击余地。尽管体能条件不如敌方,但熟练运用可均衡局面。
这些刀术在山口战斗中屡次奏效,令敌方畏惧。不仅限于1933年,1937年卢沟桥事件后,该军刀队继续发挥作用。据7月12日报纸记载,他们与敌方200余名突击队交锋,斩杀其中三分之一。一名营长金振中回忆,士兵陈永在北平防御战中,独自击杀13名敌军,显示刀术精湛。
该军在长城阶段的刀战成绩,体现了装备与战术结合的效果。资料来源于相关历史档案和影像记录。
最新资讯
- 2025-10-10因父亲专演日军角色,杨清文女儿相亲时屡遭家长而格外避之唯恐不及
- 2025-10-10《西游记》高薪女演员飞机接送 仅演180秒却留36年记录
- 2025-10-0954岁古天乐公司春茗现场与35岁女艺人徐颖堃五官与古天乐极为相似引发网友热议
- 2025-10-09七七事变抗敌的29军,早在长城战役中,其大刀队就斩杀日军千人
- 2025-10-09二!战结束后日本军人的五种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