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烽烟再起,太子李建成主动请缨平叛,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大唐武德五年,中原大地烽烟未止。河北之地,沉寂一时的刘黑闼,犹如死灰复燃的烈火,再度卷土重来,其势如燎原。他麾下聚集的残部与新附之众,呼啸而过,搅得河北郡县人心惶惶,朝野震动。长安城内,朝堂之上,李渊皇帝忧心忡忡,文武百官议论纷纷。正当此时,一道坚毅的身影,太子李建成,毅然踏出队列,主动请缨,欲亲率大军,平定这再起的风云。

01

“陛下,臣以为,刘黑闼此贼,虽曾败于秦王之手,然其残余势力在河北根深蒂固,民心未定,如今死灰复燃,绝不可小觑!”大明宫正殿内,气氛凝重,谏议大夫王珪率先开口,声音洪亮,打破了沉寂。

李渊皇帝端坐龙椅之上,眉宇间愁云不展。他环顾殿中群臣,目光落在几位亲王身上,尤其是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今日身着常服,并未佩甲,但那股久经沙场的沉稳气度,依然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王大夫所言甚是。”裴寂抚着长须,缓缓说道,“刘黑闼服,并未佩甲,但那股久经沙场的沉稳气度,依然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王大夫所言甚是。”裴寂抚着长须,缓缓说道,“刘黑闼此番再起,裹挟饥民,声势浩大,已连克数城,若不及时镇压,恐酿成大患。河北之地,乃我大唐腹心屏障,不容有失。”

殿中议论声渐起,多是担忧之语。刘黑闼曾是窦建德旧部,骁勇善战,败后逃亡突厥,此番卷土重来,显然是有备而来。他利用河北百姓对旧主窦建德的怀念,以及对唐军征伐的怨言,迅速拉拢人心,队伍迅速壮大。

李渊轻叹一声,道:“朕何尝不知其患?只是秦王刚从洛阳平定王世充归来,军旅劳顿,身体尚未完全复原。诸位爱卿,谁可为朕分忧,领兵北上,再平刘黑闼?”

话音刚落,殿中一时安静下来。秦王李世民是公认的军事奇才,屡立战功,但正如陛下所言,他连年征战,确实需要休养。而其他将领,虽也不乏勇武之辈,但面对刘黑闼这等悍匪,似乎都少了一份能一锤定音的威望。

就在这时,一道沉稳的声音响起,打破了这份寂静。

“父皇,儿臣愿往!”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太子李建成,身着一袭绛紫色太子常服,缓步走出队列,面色平静,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殿中顿时哗然。

李渊闻言,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他看着自己的长子,这位自登基以来便一直坐镇长安,协助自己处理政务的储君。李建成素来以仁厚示人,擅长处理内政,但在军事上,他与屡建奇功的李世民相比,确实少了些耀眼的光芒。

“建成,你可知道,河北战事非同小可?刘黑闼骁勇异常,其部下皆是亡命之徒,此番卷土重来,更是凶悍。”李渊语重心长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

李建成躬身行礼,不卑不亢地答道:“儿臣深知其险。然儿臣身为太子,国之储君,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岂能坐视不理?儿臣虽不比秦王殿下战功显赫,但也曾随父皇征战,略知兵事。更何况,儿臣身为兄长,当为弟辈表率,为父皇分忧。若儿臣能亲率大军,平定河北,不仅可安抚民心,更能彰显我大唐皇室之威,巩固太子之位。”

他最后一句说得尤其沉重,殿中不少人都听出了言外之意。太子之位,虽然名正言顺,但秦王李世民功高盖主,兄弟间的嫌隙已是公开的秘密。李建成此举,既是为国分忧,也是为自己正名。

李世民站在一旁,面无表情,眼神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他的幕僚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则微微皱眉,显然对太子请缨出征有所疑虑。

裴寂见状,立刻出言支持:“陛下,太子殿下有此决心,实乃大唐之幸。太子殿下坐镇长安多年,深谙治国之道,若能结合文武,必能有所建树。况且,由太子亲自出征,更能激励将士,威慑贼寇。”

温彦博也附和道:“裴相所言极是。太子殿下若能亲临前线,调度军务,将士们必将士气大振。刘黑闼虽悍,但毕竟是乌合之众,难敌我大唐精锐。”

然而,也有反对的声音。中书令萧瑀便委婉地表示:“陛下,太子乃国之根本,不宜轻涉险地。不如让齐王殿下或某位经验丰富的宿将前往,更为稳妥。”

齐王李元吉站在太子身后,闻言脸色有些不悦,但他并未开口。他素来与李建成亲近,也知晓兄长此番出征的深意。

李建成闻言,再次躬身道:“萧中书所虑,儿臣明白。然如今河北情势紧急,非寻常将领可独当一面。儿臣愿立军令状,若不能平定刘黑闼,愿受重罚!”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让殿中再次安静下来。立军令状,这可是军中最高誓言,一旦不能完成任务,后果不堪设想。

李渊看着李建成,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长子有抱负,也想建功立业,但他更担心他的安危。然而,此刻李建成表现出的决心,以及朝中部分大臣的支持,让他陷入了沉思。

最终,李渊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好!既然建成有此决心,朕便允你。朕命你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统领各路兵马,务必平定刘黑闼之乱!”

“儿臣遵旨!”李建成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随即躬身领命。

这一刻,长安城内,关于太子出征的消息迅速传开,有人期待,有人担忧,也有人冷眼旁观,等待着这位储君在战场上的表现。

02

太子李建成受命出征,消息传开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长安城内,坊间茶肆酒楼,无不谈论此事。有人赞太子英勇,敢于担当;有人则暗自摇头,认为太子不擅兵事,此去恐有不测。而秦王府内,气氛则显得格外沉寂。

“殿下,陛下此举,恐怕是想借太子之手,削弱您的军功威望啊。”房玄龄忧心忡忡地对李世民说道。

杜如晦也附和道:“正是如此。太子若能顺利平定刘黑闼,其声望必将大涨,届时在朝中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李世民端坐于案前,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目光落在窗外庭院中的一棵老树上,不发一言。他深知父皇的心思,也明白李建成此番出征的用意。兄弟阋墙,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父皇自有父皇的考量。建成乃我大唐太子,他能为国分忧,也是好事。至于军功威望,非我所求。”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心中皆明。秦王殿下并非不求军功,而是不愿在此刻与太子正面冲突,以免落人口实。更何况,太子此番北上,若真能成功,对大唐社稷而言,确实是一件好事。

但他们也清楚,河北战事复杂,刘黑闼并非易与。太子李建成虽有决心,但其军事经验毕竟有限。此番出征,凶险异常。

与此同时,东宫之内,李建成正与心腹将领商议军务。魏征、王珪、齐王李元吉等人皆在座。

“诸位,此番北上,不仅要平定刘黑闼之乱,更要收服河北民心。”李建成指着地图,沉声说道,“刘黑闼之所以能屡次死灰复燃,正是因为他深谙河北百姓的心理。他们对旧主窦建德仍有感情,对我大唐的统治尚有抵触。我们此去,不能只知杀伐,更要恩威并施。”

魏征抚须点头:“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兵者,诡道也。然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若能得民心,则刘黑闼必不攻自破。”

齐王李元吉则显得有些急躁:“兄长,刘黑闼那等鼠辈,直接率大军碾压过去便是!何须顾虑太多?”

李建成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弟,摇了摇头:“元吉,你有所不知。刘黑闼麾下多是河北本地人,他们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若我们一味强何须顾虑太多?”

李建成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弟,摇了摇头:“元吉,你有所不知。刘黑闼麾下多是河北本地人,他们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若我们一味强攻,只会激起他们的反抗之心,令战事旷日持久。我们必须展现出我大唐的仁义之师,让他们看到归顺的好处。”

他顿了顿,继续道:“此番出征,我将分兵两路。一路为主力,由我与元吉统领,直捣刘黑闼主力。另一路则为辅军,由王珪负责,深入郡县,安抚百姓,宣扬朝廷德政,同时建立粮草补给线。”

王珪躬身领命:“臣遵命。臣定当竭尽所能,为太子殿下稳固后方。”

李建成又看向另一位将领:“薛万彻将军,你勇猛过人,此番你将作为先锋,负责侦察敌情,开路先锋。但切记,不可冒进,一切以大局为重。”

薛万彻抱拳道:“末将明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东宫上下忙碌起来。粮草、兵器、军械,源源不断地从各地调集。李建成亲自巡视军营,与将士们同吃同住,鼓舞士气。他向将士们承诺,此番出征,若能凯旋,必将重赏。

他深知,要打赢这场仗,除了兵力与谋略,更重要的是军心士气。他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他这个太子,不仅能坐镇朝堂,也能驰骋沙场。

出征前夕,李建成特意去了一趟太庙,祭拜祖先,祈求上苍保佑。他站在祖宗牌位前,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此行风险重重,但他更明白,这是他巩固太子之位,向天下证明自己能力的绝佳机会。

夜色深沉,李建成回到东宫,书房内灯火通明。他再次摊开地图,仔细研究着河北的地形地貌,以及刘黑闼可能采取的策略。他知道,刘黑闼绝非等闲之辈,此番再起,必然有所依仗。

“刘黑闼,你以为能再次搅乱河北吗?我李建成绝不会让你得逞!”他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03

武德五年八月,秋高气爽,大唐太子李建成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旌旗蔽空,直指河北。长安百姓夹道相送,欢呼声震天,既是为太子送行,也是寄托着对平定战乱的期盼。

大军一路北上,行军途中,李建成展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铁腕与细致。他每日都会召集众将议事,听取各方意见,同时也会亲自巡视军营,查看将士们的训练情况和生活状况。他不仅关心前线战事,更关注将士们的衣食住行。

“太子殿下,如今已深入敌境,薛万彻将军的先锋部队传来消息,刘黑闼部生活状况。他不仅关心前线战事,更关注将士们的衣食住行。

“太子殿下,如今已深入敌境,薛万彻将军的先锋部队传来消息,刘黑闼部下在沿途设立了多处埋伏,意图阻挠我军前进。”齐王李元吉在一次军议上禀报道。

李建成听后,目光如炬,指着地图上的几处山隘和河流交汇处:“刘黑闼此人,惯用游击战术,其部下对河北地形极为熟悉。我们不能硬闯,要智取。”

他随即下令:“传令薛万彻,不必与敌军纠缠,只需探明虚实,然后佯装退却,引诱敌军深入。同时,命王珪将军所部,加速在后方建立补给点,并派人联络沿途郡县,争取当地豪族支持,为我军提供粮草和向导。”

王珪的辅军在后方积极行动。他们所到之处,安抚百姓,开仓放粮,同时严明军纪,秋毫无犯。许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看到唐军的仁义之举,纷纷箪食壶浆,欢迎王珪所部。一些地方豪族也开始动摇,暗中与唐军接触。

李建成深知,打仗打的是钱粮,更是人心。他不仅要赢在战场上,更要赢在民心上。

然而,刘黑闼并非易与之辈。他得知太子李建成亲征后,也提高了警惕。他利用自己对河北民心的影响力,以及对地形的熟悉,不断骚扰唐军,企图拖垮唐军的士气。

“太子殿下,刘黑闼在前方广宗城外设下疑兵,并派小股部队不断袭扰我军粮道。我军将士疲于奔命,士气有所下降。”薛万彻回报。

李建成眉头紧锁。他知道这是刘黑闼的疲兵之计。如果不能尽快突破广宗,后续的战事会更加艰难。

“广宗城外有何地形?”李建成问道。

薛万彻指着地图:“广宗城地势平坦,但城外有一片芦苇荡,芦苇深密,极易藏兵。”

李建成沉思片刻,随即下令:“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一日,明日清晨,我军将佯攻广宗城南门。同时,命薛万彻率三千精兵,从芦苇荡秘密潜入,绕至城北,待南门佯攻开始后,突然发动袭击,攻其不备!”

李元吉有些不解:“兄长,芦苇荡中易设伏兵,薛万彻将军孤军深入,恐有危险。”

李建成摇了摇头:“刘黑闼料定我军不敢轻易涉险,故而会在南门严防死守。芦苇荡虽险,但正是其疏忽之处。薛万彻将军勇猛善战,定能完成任务。”

薛万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抱拳道:“末将定不负太子殿下所托!”

第二日清晨,唐军主力在广宗城南门外摆开阵势,鼓声震天,喊杀声四起。城上的刘黑闼守军严阵以待,箭如雨下。然而,唐军的攻势却显得有些雷声大雨点小,似乎只是在试探。

就在刘黑闼的将领们以为唐军只是虚张声势时,城北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惊呼。薛万彻率领的精兵,果然从芦苇荡中杀出,犹如神兵天降。他们身披湿甲,手持利刃,迅速攀上城墙,与守军展开激战。

广宗守军措手不及,城北防线瞬间被撕开一个口子。李建成见状,立刻下令主力全线进攻,攻势如潮。内外交困之下,广宗城很快便被攻破。

此战,唐军斩杀刘黑闼部将数人,俘虏数千,缴获粮草无数。刘黑闼主力闻讯后,仓皇撤退,不敢与唐军正面交锋。

广宗一战,太子李建成初露锋芒,不仅展现了军事谋略,更提升了将士们的士气。军中开始流传起太子的威名,许多原本对太子抱有疑虑的将领,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04

广宗城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唐军士气,也震慑了刘黑闼的残部。然而,刘黑闼本人却像一条泥鳅,滑不溜手,率领主力逃往了洺州,并凭借洺州城的坚固,企图负隅顽抗。

“洺州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城内粮草充足,刘黑闼短时间内难以攻克。”军议之上,王珪指着地图说道。

李建成深思熟虑。他知道,洺州是刘黑闼在河北的最后一个重要据点,若能攻下洺州,则刘黑闼之乱便可基本平定。但强攻洺州,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刘黑闼此人,狡诈多变,他龟缩洺州,必有所图。”李建成沉声道,“薛万彻,你带人前去洺州城外侦察,务必查清城中虚实,以及刘黑闼是否有援军的可能。”

薛万彻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李建成加大了对河北民心的争取。他派遣文官深入乡村,宣讲大唐的仁政,同时减免赋税,赈济灾民。他还亲自写信给河北各地的豪族,晓以利害,劝说他们归顺大唐。

“太子殿下,如今河北民心渐向我大唐,许多地方豪族也表示愿意归顺。刘黑闼在洺州城内,已是孤立无援。”魏征向李建成禀报。

李建成欣慰地点了点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只要民心在我,刘黑闼便无立锥之地。”

然而,就在唐军准备围攻洺州之际,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整个军营蒙上了一层阴影。

“太子殿下,前方急报!刘黑闼利用我军围城之机,突然派遣一支精锐部队,秘密绕道,突袭我军后方粮草重地!”斥候满头大汗地冲进大帐,气喘吁吁地禀报。

李建成闻言,猛地站起身,脸色骤变。粮草乃是军队命脉,一旦被劫,后果不堪设想。

“是谁负责粮草转运?”李建成沉声问道。

王珪脸色发白:“是臣手下的一个校尉,名叫张虎。他负责押运一批重要的粮草,从魏州运往洺州前线。”

李建成强压怒火,迅速冷静下来:“立刻派人去查,张虎是否已被刘黑闼收买?同时,齐王元吉,你立刻点齐五千精兵,火速驰援粮草重地,务必夺回粮草!”

李元吉抱拳领命,转身便去点兵。

李建成知道,这又是刘黑闼的诡计。他故意示弱,引诱唐军围城,然后趁机偷袭粮道,企图断绝唐军的补给。若是粮草被劫,大军便会陷入困境,士气也将一落千丈。

“刘黑闼,你果然狡诈!”李建成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然而,当李元吉率兵赶到粮草重地时,却发现为时已晚。粮草已被焚毁大半,押运的士兵死伤惨重,而那名校尉张虎,则不知所踪。

李兵赶到粮草重地时,却发现为时已晚。粮草已被焚毁大半,押运的士兵死伤惨重,而那名校尉张虎,则不知所踪。

李元吉怒不可遏,立刻派兵追击,但刘黑闼的部队早已销声匿迹,只留下满地的狼藉和冲天的火光。

消息传回军营,唐军上下震动。许多将士开始担忧,粮草被劫,前线将士的补给如何维持?甚至有人开始抱怨太子殿下指挥不当。

军营内,一片愁云惨雾。

李建成坐在大帐内,听着将士们的议论声,脸色铁青。他知道,这是他出征以来遇到的最大危机。

“太子殿下,如今粮草被劫,我军士气低落,不如暂时撤兵,回后方休整,再作打算。”有将领建议道。

李建成霍然起身,目光扫过帐中诸将,沉声道:“撤兵?绝无可能!我大唐将士,岂能被区区刘黑闼吓退?粮草被劫,固然是我们的失误,但绝不能因此动摇军心!”

他顿了顿,继续道:“传令下去,全军将士,每人每日减少口粮一半!同时,命王珪将军,立刻派遣人手,在周边郡县紧急征集粮草,不惜代价!”

“太子殿下,这……这恐怕会引起将士们的不满啊。”有将领犹豫道。

李建成目光坚定:“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举!我李建成愿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共渡难关!若有人敢因此动摇军心,格杀勿论!”

他这番话,如同惊雷一般,让帐中诸将噤若寒蝉。他们看着太子殿下坚毅的眼神,感受到了他那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当夜,李建成亲自巡视军营,向将士们解释了粮草被劫的真相,并承诺与他们共患难。他甚至带头减少了自己的口粮,与将士们同吃一样的饭菜。

太子殿下的这番举动,极大地稳定了军心。将士们看到太子殿下如此爱兵如子,士气竟奇迹般地恢复了不少。

05

洺州城外,唐军营地虽然因粮草被劫而一度士气低落,但在太子李建成的亲自安抚和以身作则下,军心逐渐稳固。然而,粮草危机依然是悬在众人头上的一把利剑。

“太子殿下,洺州城久攻不下,我军粮草已所剩无几,若再无补给,恐怕难以支撑。”齐王李元吉忧心忡忡地说道。

李建成站在地图前,目光紧紧地盯着洺州城及其周边地形。他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

“刘黑闼以为我军粮草断绝,必将陷入绝境。他现在城内定然放松警惕,甚至可能准备出城反击。”李建成沉声道,“这是我们的机会!”

魏征闻言,眼前一亮:“太子殿下是想,趁其不备,攻其一点?”

李建成点头:“不错。刘黑闼擅长游击,但洺州城对他而言,是唯一的退路。他绝不会放弃。因此,他会把大部分兵力放在城墙上。但城门,尤其是那些看似坚固,实则易被忽略的城门,往往是破绽所在。”

他随即下令:“传令薛万彻将军,立刻召集所有攻城器械,准备攻打洺州东门!”

李元吉有些不解:“东门?东门地势开阔,易被城上守军弓箭覆盖,不是最好的进攻方向啊。”

李建成解释道:“正是因为东门看似易守难攻,刘黑闼反而会认为我们不会选择此处作为主攻方向,其防守力量可能有所松懈。我们的目标并非强攻东门,而是声东击西。”

他指着地图上的另一处:“同时,命王珪将军,秘密集结一支精锐,待东门战事胶着之际,从城北暗中潜入。我收到消息,洺州城北有一处废弃的地下水道,可直通城内。”

王珪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诧,随即抱拳道:“臣遵命!”

这地下水道,乃是李建成数日前派斥候秘密探查所得。他深知刘黑闼的狡诈,因此一直暗中寻找突破口,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通道。

他继续部署:“攻城之日,我将亲自擂鼓助威,齐王元吉,你负责指挥东门攻势,务必造成声势浩大,吸引刘黑闼主力。薛万彻,你则率领精兵,在地下水道入口处待命,一旦王珪所部成功潜入,便立刻从地下水道杀入城中,与王珪内外夹击!”

众将领命,军营内再次恢复了紧张而有序的氛围。

然而,就在攻城前夜,一个不速之客悄然潜入了唐军大营。

“太子殿下,秦王殿下派人送来了一封密信。”一名亲兵向李建成禀报。

李建成接过密信,拆开一看,只见信上寥寥数语,却让他脸色骤变。信中写道,刘黑闼并非如表面上那样被动,他已秘密联络突厥援军,突厥大军正从北方秘密南下,不日将抵达洺州城外,与刘黑闼内外夹击唐军!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李建成的心头猛地一沉。他知道,秦王李世民的情报向来准确,绝不会空穴来风。若突厥援军真的到来,唐军将面临腹背受敌的绝境。

“太子殿下,怎么了?”魏征见李建成脸色不对,连忙问道。

李建成将信递给魏征,魏征看完后,脸色也变得铁青。

“突厥援军?这刘黑闼竟然勾结外族,真是无耻至极!”魏征怒道。

李建成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不是愤怒的时候,而是要尽快做出决断。

突厥援军如箭在弦,洺州城内刘黑闼虎视眈眈,唐军粮草匮乏,士气低落。李建成站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他必须在黎明前做出决定。是冒死强攻,还是撤兵避险?若强攻,胜算几何?若撤兵,又将如何面对父皇和天下百姓?他手中紧握着秦王的密信,仿佛握住了自己的命运,也握住了大唐河北战场的未来。

06

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深沉,李建成的心情也如同这夜色一般沉重。他紧握着李世民的密信,纸上的字迹仿佛化作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他的神经。突厥援军,这无疑是将唐军推向深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太子殿下,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尽快作出决断。”魏征沉声提醒道。

李建成闭上眼睛,脑海中飞速权衡着各种可能。撤兵?这无疑是最安全的做法,但洺州城一旦无法攻克,刘黑闼便有了喘息之机,待突厥援军抵达,其势力必将再次壮大,届时再想平定,难度将倍增。更何况,主动撤兵,对太子声誉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强攻?在粮草匮乏、士气不稳的情况下,与刘黑闼和即将到来的突厥援军同时作战,无异于以卵击石。但他又清楚,此战已无退路。

猛地,李建成睁开双眼,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看向魏征和王珪,语气坚定:“撤兵,绝无可能!此战,我大唐绝不能败!”

魏征和王珪对视一眼,从太子的眼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决心。

“太子殿下,您可是有了破敌之策?”魏征问道。

李建成走到地图前,指着洺州城外的几处山丘和河流:“刘黑闼以为我们粮草断绝,必将陷入绝境,他现在定然会放松警惕,甚至可能准备出城反击,与突厥援军内外夹击我们。而突厥人,向来信奉力量,他们的目标是劫掠,而非真正替刘黑闼卖命。”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间差。在突厥援军抵达之前,以最快的速度攻下洺州城,然后设下埋伏,伏击突厥援军!”

此言一出,魏征和王珪都倒吸一口凉气。这无疑是一场豪赌,但若能成功,则可一举扭转乾坤。

“太子殿下,此计虽险,但确有可行之处。”王珪沉吟道,“只是,如何能在突厥人到来前攻下洺州城?而且,我军粮草……”

李建成摆了摆手:“粮草问题,我自有办法。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刘黑闼放松警惕,并成功突袭洺州城。”

他随即下令:“传令下去,明日清晨,全军将士,每人多发一份口粮!同时,将所有攻城器械全部推到洺州城东门,摆出强攻的架势!”

“太子殿下,这岂不是浪费仅剩的粮草,还暴露了我们的意图?”李元吉不解地问道。

李建成摇了摇头,门,摆出强攻的架势!”

“太子殿下,这岂不是浪费仅剩的粮草,还暴露了我们的意图?”李元吉不解地问道。

李建成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不,这正是要让刘黑闼以为我们已是穷途末路,狗急跳墙。他会认为我们是想在突厥援军到来前,做最后一搏。而此时,他反而会更加小心,甚至会主动出城试探。”

“而我们的真正目的,是引诱刘黑闼出城!”

此言一出,众将恍然大悟。

“传令薛万彻,他反而会更加小心,甚至会主动出城试探。”

“而我们的真正目的,是引诱刘黑闼出城!”

此言一出,众将恍然大悟。

“传令薛万彻,你率领五千精兵,在洺州城南门外十里处设下埋伏。王珪,你所部依旧负责地下水道的潜入。齐王元吉,你负责东门佯攻,务必造成声势浩大!”李建成迅速部署。

“太子殿下,那您呢?”李元吉问道。

李建成目光坚定:“我将亲自坐镇中军,调度全局。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第二天,唐军果然摆出了强攻洺州城东门的架势。攻城器械轰鸣,将士们呐喊震天,仿佛要一举攻下城池。城上的刘黑闼守军严阵以待,箭矢如雨般落下。

然而,刘黑闼却并未如唐军所料,立刻出城反击。他比李建成想象的更加狡猾,他只是派出了小股部队,骚扰唐军,并没有大规模出城决战。他似乎在等待突厥援军的到来。

李建成站在中军大帐前,看着前方胶着的战况,眉头紧锁。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厥援军随时可能抵达。

“太子殿下,刘黑闼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谨慎,他似乎在拖延时间。”魏征忧心忡忡地说道。

李建成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

“传令下去,薛万彻所部,立刻改变计划,从埋伏地绕道洺州城北,与王珪所部在地下水道入口处汇合,直接从地下水道攻入城中!”李建成果断下令。

“这……太子殿下,如此一来,薛万彻所部将面临城内守军的直接反击,风险极大!”李元吉惊呼道。

“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举!”李建成沉声道,“刘黑闼既然不肯出城,那我们便打入城中!赌上所有,一举定乾坤!”

07

洺州城外,东门攻势如火如荼,喊杀声震天。然而,这只是李建成迷惑刘黑闼的障眼法。真正的杀招,正暗流涌动。

薛万彻接到太子命令后,立刻率领五千精兵,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绕道洺州城北。他们与王珪所部在废弃的地下水道入口汇合。

“王将军,太子殿下有令,我等不必等待东门战事胶着,立刻从地下水道攻入城中!”薛万彻沉声说道。

王珪点了点头,脸色凝重:“薛将军,此番深入敌腹,凶险异常,务必小心。”

地下水道内,漆黑一片,狭窄而潮湿。薛万彻和王珪一马当先,率领精兵猫着腰,举着火把,小心翼翼地前进。水道内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气味,脚下是冰冷的积水,每一步都带着未知的风险。

“快!加快速度!争取在刘黑闼反应过来之前,打开城门!”薛万彻低声吼道。

与此同时,洺州城内,刘黑闼正坐在府邸中,听着城外的喧嚣。他嘴角挂着一丝冷笑:“李建成那小子,果然是穷途末路了,竟然还敢如此强攻。他以为我不知道他粮草已尽?哼,待突厥援军一到,他便插翅难飞!”

他正得意之际,一名亲兵突然冲了进来,脸色苍白:“大王!不好了!城北方向突然出现一支唐军!他们……他们是从地下冒出来的!”

“什么?!”刘黑闼猛地站起身,脸色大变。地下水道?他怎么从未听说过洺州城有这等秘密通道?

“快!立刻派兵增援城北!绝不能让他们打开城门!”刘黑闼怒吼道。

然而,为时已晚。薛万彻和王珪所部,已成功从地下水道杀出,冲入了洺州城北的街道。他们犹如神兵天降,杀得刘黑闼守军措手不及。

“杀啊!活捉刘黑闼!”薛万彻挥舞着长刀,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向披靡。

王珪则指挥将士们,迅速控制了城北城门,并派人打开了城门。

城外,太子李建成听到城内传来的喊杀声,以及城北城门被打开的号角声,眼中闪过一丝激动。

“传令下去!全军将士,立刻从城北城门冲入城中,活捉刘黑闼!”李建成高声下令。

唐军主力犹如潮水一般,从城北城门涌入洺州城。刘黑闼的守军,在内外交困之下,瞬间崩溃。许多士兵开始四散奔逃,甚至有人直接投降。

刘黑闼见大势已去,脸色惨白。他知道自己被李建成摆了一道。他没想到李建成竟然能找到地下水道,更没想到他会如此果断地放弃佯攻,直接强攻城内。

“撤!撤退!往城南方向突围!”刘黑闼怒吼一声,带着残余亲兵,拼命向城南方向逃窜,企图从那里冲出城去。

李建成率军冲入城中,与薛万彻、王珪所部汇合。他看到城内一片混乱,但唐军已完全占据上风。

“薛万彻,你立刻率精兵追击刘黑闼!务必将其生擒!”李建成下令道。

“末将遵命!”薛万彻领命而去。

洺州城内的巷战持续了数个时辰,刘黑闼的残部被唐军步步紧逼,最终被逼到了城南门。然而,城南门已被唐军包围。

“刘黑闼,你已无路可逃!束手就擒吧!”薛万彻率兵将刘黑闼团团围住。

刘黑闼面如死灰,他环顾四周,眼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这一次,他真的完了。

“李建成!你这个小辈!我刘黑闼今日算是栽在你手里了!”刘黑闼仰天长啸一声,随即挥舞着手中的长刀,企图做困兽之斗。

然而,他身边的亲兵早已溃不成军,他一人之力,又岂能抵挡得了唐军的围攻?最终,刘黑闼被薛万彻一刀劈中手臂,身负重伤,被活捉。

洺州城破,刘黑闼被擒!

08

洺州城破,刘黑闼被擒的消息,如同插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河北,也传回了长安。

当捷报抵达长安时,整个大明宫都沸腾了。李渊皇帝闻讯后,龙颜大悦,当即下令大赦天下,并亲自设宴,为太子李建成庆功。

而河北之地,刘黑闼的残部在得知主帅被擒后,彻底失去了抵抗的勇气,纷纷投降。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豪族,也立刻派人向唐军表示归顺。河北的局势,在极短的时间内便稳定下来。

但李建成并未因此放松警惕。他知道,突厥援军随时可能抵达。

“薛万彻,你立刻率领精兵,在洺州城外十里处设下埋伏。务必确保隐蔽,不让突厥人发现。”李建成下令道。

“太子殿下,我等刚刚经历大战,将士们疲惫不堪,是否需要休整?”薛万彻问道。

李建成摇了摇头:“突厥人来势汹汹,我们绝不能给他们喘息之机。此战,关系到河北的彻底平定,也关系到我大唐的颜面。将士们虽然疲惫,但只要我们能一鼓作气,便能彻底击溃突厥人!”

他顿了顿,继续道:“王珪,你负责调度洺州城内的粮草和兵器,补充给养。同时,派人去周边郡县,征集民夫,修筑防御工事,以防万一。”

王珪领命而去。

李建成则亲自带着李元吉,在洺州城外勘察地形,选择合适的伏击地点。他知道,突厥骑兵来去如风,若不能一击制胜,便会陷入被动。

数日后,突厥援军果然抵达了洺州城外。他们浩浩荡荡,骑兵如潮,声势骇人。突厥将领原以为刘黑闼还在坚守,准备内外夹击唐军。然而,当他们看到洺州城头飘扬着大唐的旗帜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这是怎么回事?刘黑闼呢?”突厥将领怒吼道。

就在他们疑惑之际,埋伏在山谷中的唐军突然发动了袭击。薛万彻率领精兵,犹如猛虎下山,从两侧杀出,将突厥骑兵分割包围。

“杀啊!活捉突厥狗贼!”唐军将士们士气高昂,奋勇杀敌。

突厥骑兵猝不及防,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虽然骁勇善战,但在被分割包围的情况下,也无法发挥出骑兵的优势。

李建成则坐镇中军,指挥调度。他根据战场形势,不断调整兵力部署,确保突厥人无法突围。

此战,唐军再次大获全胜,斩杀突厥将领数人,俘虏数千,缴获战马无数。突厥援军被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窜。

至此,刘黑闼之乱彻底平定,突厥援军也铩羽而归。河北之地,终于恢复了平静。

李建成班师回朝,长安城内,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震天。李渊皇帝亲自出城迎接,父子相见,李渊紧紧握住李建成的手,老泪纵横。

“建成啊,你做得很好!你为我大唐立下了不世之功!”李渊激动地说道。

李建成躬身行礼:“儿臣不辱使命,幸不辱命!”

这一次,李建成不仅平定了刘黑闼之乱,更击退了突厥援军,其赫赫战功,足以与李世民相媲美。他在朝中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太子之位也更加稳固。

然而,在秦王府内,李世民却显得有些沉默。他看着窗外欢呼的百姓,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李建成此番归来,必将对他构成更大的威胁。

09

太子李建成凯旋归来,长安城内一片喜气洋洋。李渊皇帝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文武百官齐聚一堂,恭贺太子的赫赫战功。宴席之上,李建成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太子殿下此番平定刘黑闼,击退突厥,实乃我大唐之幸,陛下之福!”裴寂举杯赞道。

“太子殿下文武双全,有此储君,大唐江山永固!”温彦博也附和道。

李建成谦逊地回应着众人的恭维,但他的心中却十分清楚,这份荣耀来之不易。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冒着极大的风险,才赢得了这场胜利。

然而,在热闹的庆功宴上,秦王李世民却显得有些沉默。他虽然也向李建成敬酒祝贺,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的幕僚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只是低头饮酒,不发一言。

李建成看在眼里,心中明了。他知道,他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并不会因为这次的胜利而化解,反而可能会因为他的功劳而变得更加尖锐。

庆功宴后,李渊皇帝对李建成大加赏赐,并赋予了他更多的权力。朝中许多原本倾向于李世民的官员,也开始转而支持李建成。太子之势,一时无两。

然而,李建成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他召集魏征、王珪等心腹,在东宫内商议。

“诸位,此番平定刘黑闼,固然是功劳一件。但朝中局势复杂,秦王殿下功高盖主,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李建成沉声道。

魏征抚须道:“太子殿下所言极是。秦王殿下在军中威望极高,其手下将领多是久经沙场之辈。我们虽然此番立下大功,但若想彻底稳固太子之位,还需要进一步削弱秦王殿下的势力。”

李元吉则显得有些得意:“兄长,如今我们功劳在手,父皇也更加信任我们。不如趁此机会,向父皇进言,削去秦王殿下的兵权,让他安心留在长安。”

李建成摇了摇头:“元吉,不可操之过急。秦王殿下毕竟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若我们此时强行削其兵权,恐会引起朝野震动,甚至可能逼反秦王。我们必须徐徐图之。”

他顿了顿,继续道:“眼下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利用这次胜利,进一步收拢民心,巩固我们在朝中的地位。同时,要提拔更多忠于我们的将领和官员,逐步渗透秦王殿下的势力范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建成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他提拔了一批在平定刘黑闼之乱中表现出色的将领和官员,将他们安插到军中和地方要职。同时,他还积极推行仁政,减免赋税,赈济灾民,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

他还多次向李渊皇帝进言,建议削减各地藩王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虽然这些建议大多被李渊采纳,但李世民却对此心生不满。

两兄弟之间的矛盾,在暗流涌动中逐渐加剧。朝中的文武百官,也纷纷站队,形成了太子党和秦王党两大势力。

李建成知道,这场兄弟之间的权力斗争,才刚刚拉开序幕。他虽然在平定刘黑闼之乱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巩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但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着荆棘和挑战。

他站在东宫的庭院中,望着长安城璀璨的星空,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他必须继续走下去,直到最终的胜利。

10

太子李建成平定河北,击退突厥后,其声望达到了顶峰,太子之位也愈发稳固。然而,这并未让李世民放弃争夺皇位的野心,反而加剧了兄弟间的猜忌与矛盾。朝堂之上,太子党与秦王党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长安城内,暗流涌动,杀机四伏。

李建成深知,他与李世民之间,已是水火不容。他曾多次试图缓和关系,但李世民的功高盖主,以及身边谋士的怂恿,使得兄弟情谊荡然无存。他明白,为了大唐的未来,也为了自己的生命,他必须先发制人。

在一次朝议中,李建成联合齐王李元吉及部分大臣,向李渊皇帝进言,声称李世民的部下经常违规违法,甚至有不臣之心,要求父皇削夺李世民的兵权,并将其心腹将领调离京城。李渊皇帝对此犹豫不决,毕竟李世民功劳巨大,但终究架不住李建成等人的反复进言,开始对李世民有所防范。

然而,李世民并非坐以待毙之人。他早已察觉到李建成等人的意图,暗中也在积极布局。他与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人密谋,准备发动一场惊天政变。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建成与李元吉入朝觐见李渊。行至玄武门时,突然遭到李世民伏兵的袭击。玄武门内,刀光剑影,血溅当场。李建成与李元吉猝不及防,最终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变中,双双遇害。

这场震惊天下的“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胜利告终。他成功地铲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夺得了太子之位,并最终登基为帝,开创了贞观之治。

李建成虽然在平定刘黑闼之乱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巩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但他最终还是未能在这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中胜出。他的主动请缨,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却也为他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火上浇油,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他的一生,既有为国为民的抱负,也有权力斗争的无奈,令人唏嘘。

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