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高速,即将停止收费!全国免费高速还远吗?

9 月 4 日 24 时起,成绵高速公路停止收费;9 月 17 日 24 时起,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公路也将跟上。这两条 1998 年通车的高速,到今年正好触及当初批复的收费期限,按《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停下收费杆,这事说起来简单,放在现实里却不普通。

要知道,这些年不少高速到了期,要么以 “改扩建” 名义延长收费,要么干脆悄无声息继续收,公众问起来,理由总能找出一堆。就像有网友说的,“有些高速早回本了,还在收,谁也说不清为啥”。

而成绵和城北高速能按规矩停费,背后离不开那位成都市民胡磊的较真:他查不到延期文件,申请信息公开被拒后就告了交通厅,虽然他说 “停费和起诉无关”,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份较真多少起了作用。

这两条高速的意义,不止于车主少交几块过路费,更像一个信号:规则不是摆设,到期就得认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第一批高速,现在陆续到了 “保质期”。1988 年通车的沪嘉高速,作为内地第一条高速,到期后就停了费;广州北环高速 2024 年到期,也跟着停了,要知道它日均车流量超 42 万辆,一年过路费数亿元,能下决心停,当时引了不少点赞。

但也有不一样的。有的高速到期前搞个 “改扩建”,投资一增加,收费期就重新算,30 年的限制等于白说;还有的,明明车流量大、早回本,就是拖着不收手,公众意见再大,也难撼动。

最特别的是深圳梅观高速,2014 年距到期还有 13 年,政府花 27 亿元回购后直接免费。当时大家以为那会是个开始,没想到 10 多年过去,“深圳模式” 没怎么被学,毕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这么多钱来回购。

这些不同的结局,说到底是道选择题:是守着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 的初心,还是把高速当成长期摇钱树?

别以为停了费就万事大吉,四川交通厅的公告里早说了,“预计车流量将大幅增长”。这可不是吓唬人,之前广州北环高速免费后,周边路网堵成一锅粥,车主怨声载道,养护压力也陡增:路用得多了,坏得就快,修起来得花钱。

钱从哪来?按现行规定,高速停费后成了非收费公路,养护费用该从税收里出。但这些年新能源车多了,成品油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少了不少,靠税收兜底,地方财政压力不小。

所以 2018 年《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就提过,到期后可能重新核定标准收 “养护费”。这想法一出来,争议就没断过:有人觉得 “用路者付费” 合理,总不能让没用车的人掏钱修;也有人说,高速本就该有公益属性,收了几十年费,还不够养护?

现在这两条高速停了费,养护资金怎么解决,大家都盯着?

这次成绵和城北高速能按规矩办事,成都市民胡磊的较真得提一提。他作为律师,发现高速可能超期收费,查不到延期信息就申请公开,被拒后直接起诉。虽然他说 “停费和起诉无关”,但这种 “打破砂锅问到底” 的劲,其实帮了不少人。

过去,很多人遇到这类事,要么觉得 “胳膊拧不过大腿”,要么嫌麻烦懒得管,结果就是规则被慢慢架空。就像有些地方的高速,超期收费好几年,公众都快默认了,直到有人站出来较真,才发现 “原来还能这样”。

胡磊说,他更关心后续管理,比如车多了怎么疏导,路坏了怎么修。这话说到了点子上:普通人的关注,不该只停在 “免不免费”,更该盯着 “规则执行没”“后续有保障没”。

第一批高速陆续到期,接下来类似的事只会越来越多。有人盼着全面免费,说实话这不现实:全国 19 万公里高速,光养护一年就得多少钱?但像现在这样,到期了还拖着不收手,也肯定不行。

修订中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或许会给出新答案,比如明确哪些情况能延期、养护费该怎么收、收多少得让公众说了算。高速是大家的路,既不能成了少数人的摇钱树,也不能让养护成了糊涂账。

最后总结

成绵和城北高速停费,看着是件小事,其实藏着对规则的尊重,对公众的交代。未来,更多高速会走到 “到期路口”,能不能守住 “该停就停、收费透明” 的底线,才是更重要的事。毕竟,路修得再好,若没了规矩和信任,走起来也不会顺畅。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本文数据和事件来自正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我们没法保证所有事件绝对准确,因此信息仅供参考,请大家理性阅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