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预警:美联储加息如何掐断全球油市“生命线”?

当你还在为油价涨跌揪心时,华尔街投行高盛已经给出了更危险的信号

——全球原油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由美联储加息引发的"连锁塌方"。

这绝非危言耸听,最近三个月高盛连续三次下调需求预测的动作,已经暴露了能源市场中潜伏的灰犀牛。

美联储持续高企的利率政策,正在新兴市场引发一场悄无声息的"工业窒息"。

印度5月制造业PMI骤降至57.5,创11个月新低;

越南工业用电量增速从年初的12%腰斩至6%。

这些数字背后,是美元债务成本飙升导致的企业被迫减产

——高盛数据显示,新兴市场美元债平均融资成本已突破8%,较2021年翻倍。

更致命的是传导速度。

与2013年"缩减恐慌"时长达6个月的缓冲期不同,本轮加息冲击在3个月内就穿透了实体经济。

中国原油进口增幅从一季度的8.7%跳水至5月的3.2%,这个全球最大买家的"胃口减弱",直接动摇了OPEC+的定价底气。

当需求端开始坍塌时,供应端却在上演疯狂冲刺。

美国页岩油商借助AI钻井技术,将单井成本压至45美元/桶以下,促使7月产量突破1320万桶/日的历史峰值。

与此同时,巴西的盐下层油田和圭亚那的新探明储量,正以每年180万桶的增速抢夺市场份额。

这种供需"剪刀差"正在库欣仓库显现魔幻场景:

商业原油库存降至2014年以来最低,但期货合约的远期升水却扩大到每桶3.2美元。

交易员们用脚投票表明,他们更担心未来六个月的供应过剩,而非当下的库存紧张。

面对高盛预言的今明两年供应过剩,OPEC+内部正在经历策略分裂。

沙特需要80美元以上的油价平衡财政,俄罗斯却因制裁急需扩大出口量弥补收入。

这种矛盾在8月3日的视频会议上将集中爆发

——是继续捍卫油价还是争夺份额?

55万桶的增产额度可能成为压垮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

值得玩味的是,也门胡塞武装近期对红海航线的27%袭击增幅,意外成为了OPEC+的"临时盟友"。

但地缘风险溢价带来的8美元/桶缓冲,在基本面恶化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

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教科书式的范式转移。

当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能直接决定油田的抽油机转速时,传统供需分析的失效提醒我们:

黑金时代的经济规则,已经永远改变了。

或许正如高盛报告首页那段加粗警示所言

——"这不是周期性调整,而是结构性重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星星的月亮湾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