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奇迹!解放军老黑鹰四十载不息,直-20展现锋芒续写辉煌

前不久,一段关于西部战区陆军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一架S-70“黑鹰”直升机进行训练的视频在网络上火了。这架快要服役40年的老伙计,外观上的涂装保持得跟新的一样,整体状态还挺不错的,充分体现了我军在装备维护方面的牛逼水平。而与此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直-20多用途直升机也在逐步装备,已经开始成为新时代空中力量的中坚力量。

在80年代那会儿,我国急需引进一些中型通用直升机,主要是为了应对高原等复杂环境下的作战任务。经过几个月的比拼、试飞和评估,最终选中了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制造的S-70C-2,也就是UH-60A民用版那款。当年1984年6月,中美两国签了购货协议,决定要引进24架S-70C-2。这批飞机的交付工作,从1984年10月开始,一直到1985年12月都顺利完成了。

中国引进的S-70C-2“黑鹰”直升机,虽然对外说是民用型号,但实际上它是标准的军用版本,而且还经过了加固,性能更强。它的动力系统比美国军用的“黑鹰”还要厉害。那几年中国进口的这24架黑鹰,绝对是当时世界上高原环境下性能最棒的通用直升机,没有任何之一。

相比台湾当局购买的S-70C-1,解放军的S-70C-2可是经过不少升级优化的。它搭载了两台CT7-2D涡轴发动机,马力挺到1723匹,油箱容量达1370升,采用了SH-60K的上部主减速壳体,还换用了LTN3100VLF导航系统,替代了美军原装的多普勒导航。最大起飞重量在9185千克左右,飞行转场距离超过500公里,外部吊钩还能吊起高达3630公斤的物资,机舱里除去机组人员外,还能载12人,紧急情况下,载员还可以拉升到19个。

那会儿,中国买S-70C-2“黑鹰”直升机的价格是700万美元,算下来人民币快要接近五千万元。虽然这个价钱挺高的,但在海拔超过三千米的高原地区表现得特别不错,飞行半径大、续航时间长、悬停特别稳,挂载物资后起飞的能力也很强,完全符合我军高原作战的需求,花的这份钱绝对值。引进“黑鹰”之前,我国自主生产的直升机在海拔三千米以上那种恶劣的环境里基本都没法正常飞行,有了“黑鹰”的加入,青藏高原的天就不再是“禁飞区”了。

在1988年初,这批S-70C-2“黑鹰”直升机交付给刚刚成立的中国陆军航空兵,之后多次参加西南、西北地区的抢险救援和返回式卫星回收任务,使用频繁、出勤率挺高,真是陆航部队的“冲锋在前者”。2008年汶川地震时,“黑鹰”还和米-17机群一块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挺引人注目的。目前,我国陆航部队还装备着19架这个型号的直升机。

汶川大地震之后,解放军加速推进“黑鹰”这种10吨级别的通用直升机的研发,直-20应时变身而出。到2013年12月23日,直-20的原型机顺利实现了首飞,随后在2019年10月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正式亮相,完美弥补了我国在10吨级通用直升机方面的空白。

直-20直升机性能棒呆了,装配了两台国产涡轴-10涡轮轴引擎,搭配五叶主旋翼,不管是高温还是高原地区,都表现得相当不错,能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在机身两侧上方还预留了通用短翼接口,拆掉整流罩后,就能连接短翼,用来挂导弹、副油箱、机炮吊舱、火箭发射巢之类的装备,大大增加了任务的续航能力和火力。

在航电和自我保护方面,直-20的机头配有保形雷达罩,下面还装了前视红外系统,能实现全天候作战;机身侧面装有导弹逼近报警传感器和雷达告警接收器,尾梁两边还装了4个干扰弹发射器,自我保护能力得加倍增强;而尾梁上方还设有北斗卫星通信天线,具备远程通讯的本事。

跟“黑鹰”一模一样,直-20也搞出了好多不同的版本,比如专门用来突击运输的直-20T、反潜的直-20F、海军多用途的直-20J,还有供空降部队用的直-20K,几乎被陆军航空兵、海军、空降兵以及武警部队都用上了。外面的人都觉得,解放军对这款直-20需求挺大的,估计最后产量可能会超过3000架。

从美国引进的24架S-70C-2“黑鹰”直升机,确实在解放军陆航的装备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技术提升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还为直-20的开发、使用和未来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我国航空装备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如今,直-20已经全面服役,“黑鹰”这段辉煌的历史也快走到尽头了,它曾经的荣耀将由直-20来接棒,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