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揭秘杨万里被换幕后黑手,关键细节解析
春闱考试的结果,实际上映射了大庆国复杂的政治格局。尽管每年都举行这一重要考试,但背后的本质却并非真正选拔人才。对于少数寒门子弟而言,无论学识如何深厚,榜上无名几乎是注定的命运。考试前,中榜者早已被内定,参与的官宦之间暗通款曲,选拔人才几近成了权力交换的仪式。
导火索是一桩牵连颇广的案子,捡蔬司事件连累了抱月楼命案,二皇子李承泽因此被庆帝禁足半年。李承泽此人心计颇深,在表面顺从禁令,委托叶灵儿替自己递交奏折。他暗中推荐范闲主理春闱,一举两得。他借此为朝廷举荐贤才,谋取声望;另他希望借范闲之手激起纷争,把矛盾转嫁出去。
春闱向来暗流涌动,许多权贵因循旧例,通过关系网操控考试结果。范闲若选择同流合污,便要背负考官舞弊的恶名。反之,他若不顺应,必然得罪权势,甚至在官场被孤立。范闲洞悉其中利害,他利用被庆帝深夜召见的机会,开诚布公地表达顾虑,并要求庆帝给予支持。这一举措,为他今后拒绝各方递条子、请求照顾门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范闲事先向郭攸之请教,详细了解了历年春闱的潜规则。他不仅手握庆帝的“尚方宝剑”,还提前扫清了干扰,避免被权贵操控。他顺利完成了本年度春闱的监考任务。
就在榜单即将公布之际,杨万里的姓名被人暗中调换。按正常考试成绩,杨万里本应中榜,但有人将其试卷替换成太子门生的卷宗。这一操作与几十年前大学冒名顶替事件如出一辙。到底是谁策划了这场换卷行动?
早在春闱开考前,太子亲自拜访范闲,把门生名单递到他手中,暗示希望得到照顾。这说明太子的布局早已展开,且并不需要范闲主动帮忙。他真正目的,其实是不让范闲拆穿他的操作。但庆帝的“尚方宝剑”在手,范闲将太子和宰相林若甫交来的名单一并退回。
礼部尚书郭铮也多次想为二皇子谋取利益,却因范闲的谨慎和事前防备,没有得逞。但事态发展出人意料,放榜前仍然出现了卷宗被掉换的事件,而受益者却是太子的门生。表面这像是太子一手主导。但实际上,太子绝无可能如此鲁莽。鉴查院能随时查验试卷真假,只需让考生复述答题内容,即能分辨是否本人所写。太子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范闲又怀疑是李承泽在背后推动。如果他未深究,极易误判为太子所为,由此令太子与二皇子互相猜忌。正合李承泽“渔翁得利”的心思。以李承泽的行事风格,他也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线索。
至此,既非太子也非二皇子所为。林若甫身为宰相,曾亲自请求范闲照顾门生,被范闲严辞拒绝。林若甫自知,庆帝在此时并不会插手,他惯于不动声色,只在关键时刻果断出击。从利益角度林若甫策划调包杨万里并无实质好处,他没必要如此针对太子。
值得注意的是,卷宗调包的具体执行者其实是一名太监。只有掌握太监资源的人,才能安排此事要么庆帝的嫔妃、要么庆帝本人。皇后自然不可能自毁太子前程,剩下的嫌疑人是三皇子的生母。她若插手,意在离间太子和二皇子,令他们互相指责,最终让三皇子坐收渔利。
但一些细微线索不得不引起重视。范闲接受倒查五年春闱舞弊的任务时,陈萍萍在庆帝身边,对庆帝表示,控告的人已经准备到位。果不其然,紧一位女子告状称丈夫被林若甫害死,很明显,该女子是陈萍萍安排,背后是庆帝授意。
综合上述线索,调包事件的真正主使浮出水面正是庆帝本人。如此一来,庆帝借此手段可谓一石三鸟:让范闲陷入孤立,远离太子与林若甫,不受他们影响;另借机打击林若甫,将其权力削弱,这对于保护皇权至关重要。范闲作为林若甫的侄子,同时又是林若甫女儿的未婚夫,一旦二人联手,势必威胁庆帝的统治。因此,林若甫必须被削权,而春闱事件正好提供了名正言顺的契机。
另利用此次舞弊案,庆帝得以清理官场积弊。此前,春闱考试早已沦为权贵争夺门生的舞台,甚至连太监都能参与掉换试卷,连试卷印章也能顺利获得,显然非一般权力可及。如此种种,只能说明背后有极高权势在运作。
综上所述,在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庆帝以春闱为局,暗中操控,成功达成多重政治目标。
最新资讯
- 2025-09-19蒋介石叫嚣揭开反攻大陆序幕战,罗瑞卿所属公安部队对其当头一棒
- 2025-09-19盖恩特带领的日本队仅集训两周便击败集训三个月的宫鲁鸣,中国女篮败因核心球员被无故弃用,宫鲁鸣的决策成为最大隐患
- 2025-09-19广东全运男篮深圳热身赛:徐杰焦泊乔贺希宁领衔,明晚19点30开战
- 2025-09-19苏联足球体系的漫长阴影:为何这种模式至今仍在影响世界足坛
- 2025-09-19庆余年2:揭秘杨万里被换幕后黑手,关键细节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