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矿车拍出“天价”,中国二手矿用装备市场何时能建起?

二手矿用装备市场目前正呈现火热态势。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里奇兄弟二月份拍卖会上,一辆近乎全新的卡特彼勒793矿用卡车以近25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较2023年平均价格高出40%。从智利到西澳大利亚,小松经销商均报告称翻新挖掘机供不应求;与此同时,巴里克和中型加拿大矿企也正悄然将资本支出计划转向翻新装备。

其背后的驱动因素非常直接:新矿用卡车的交付周期往往长达18至24个月,而经过全面翻新的装备仅需六周即可投入运营,且成本仅为新装备的一半。对首席财务官而言,这一差异往往直接影响项目进度,并可能将投资回报时间提前数年。因此在2025年,二手矿用卡车正成为越来越多运营商的优先选择,它们以近乎半价的成本提供了可靠的性能表现。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如今一台全新的卡特彼勒794 AC电动驱动卡车报价已超过550万美元。若将运输、调试和交付周期等成本纳入考量,每台新车的总成本很容易达到600万美元。相比之下,由原厂认证的重建中心——例如小松在德克萨斯州朗维尤的工厂,或卡特彼勒在拉丁美洲的独立经销商网络——所提供的同类翻新卡车,价格仅在250万至300万美元之间,并且可享有长达18000运行小时的保修服务。

一位来自加拿大斯科舍银行、专注于资产支持交易的装备金融经理表示:“目前大多数矿业首席财务官都在按‘每运行小时成本’这一指标做决策。就当前市场而言,二手装备每次都比新建装备更具优势。”

这一趋势也吸引了新类型的买家。印度和东南亚的中型矿企,由于难以承担原厂装备的高昂价格与排产周期,开始首次进入西方拍卖平台。根据里奇兄弟最新季度报告,来自亚洲的海外竞标者数量增长了35%。

从价格发现机制的角度看,二手矿用装备市场历来以不透明著称——依赖地方经纪人、非公开交易和经销商自主定价。而如今,大型拍卖行提供了全球化的价格透明度。里奇兄弟、IronPlanet和澳大利亚的Pickles拍卖行均公开发布成交价格,从而为矿用卡车、铲土机和装载机建立了一种实时指数机制。

这种透明度使拍卖行为成为矿业实际的价格发现场所。当一台二手卡特彼勒785卡车在布里斯班以180万美元成交时,所产生的连锁效应将直接影响秘鲁经销商的报价和多伦多的融资条款。

对机构投资者而言,这一指标日益重要。伯恩斯坦分析师近日指出,二手装备价格已成为衡量矿业资本支出健康状况的一项领先指标,其重要性堪比柴油价格或运费率。如果拍卖价格持续走高,预计将有更多矿企在财报中宣布推迟新装备的采购计划。

在这一市场趋势中,最大的赢家是获得原厂认证的翻新商和独立经销商。北美地区的SMS Equipment和Finning国际正在以接近全部产能的运行状态开展装备翻新业务;而在智利,小松与康明斯的合资工厂订单已排至2026年第一季度。

那些执行严格装备轮换策略的矿企同样从中获益。泰克资源和力拓均凭借有计划性的装备更替周期,将老旧装备投入火热市场变现。一位力拓的装备经理表示:“这不仅仅是淘汰旧装备,更是一种资产管理的策略。”

私募基金也在积极布局。多家活跃于装备租赁领域的基金正在批量收购二手装备,翻新后重新投放于非洲和中亚等难以获取原厂新装备的市场。

然而,这一市场也存在一定风险。二手矿用装备的融资并不像直接从主机厂购买那样简单。银行通常会对老旧装备抵押价值折价处理,租赁利率也可能高出200至300个基点。

环保政策则是另一个不确定因素。加拿大和欧盟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可能使部分老旧柴油装备无法在发达市场继续使用——特别是Tier 4标准前的发动机型号。这些装备将很可能流向法规相对滞后的非洲、南美和中亚地区。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二手矿用装备的激增不只是一种供应链现象,更是资本市场的信号。拍卖价格的持续高企表明,矿企既不愿也难以等待原厂装备的交付周期,因而将资金转向周期更短的资产类别。

对矿业金融而言,这一趋势带来三方面影响:资本支出推迟,更多企业将大型装备订单延后,从而释放现金用于分红或减债;资产价值重估,二手装备正成为具有流动性和融资能力的资产类别,提升了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灵活性;以及区域市场分化,监管更严的市场将淘汰老旧装备,而前沿市场则吸纳这些装备,从而改变新项目启动的竞争格局。

对投资者而言,结论非常明确:应当像关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那样密切关注装备拍卖市场。在当今的矿业经济中,一辆二手矿用卡车的落槌价,或许比铜现货价格更能反映出行业的真实健康状况。

海外二手矿用装备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为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矿用装备市场提供了多重启示。

首先,它凸显了建立标准化、高透明度的二手装备评估与交易平台的紧迫性。中国拥有庞大的矿用装备存量,若能借鉴全球拍卖行的价格发现机制,建立可信的行业指数,将极大盘活国内二手资产,为装备制造商和矿企提供新的现金流与资产管理渠道。

其次,国际主机厂巨头主导的认证翻新体系值得国内制造商深入学习。这不仅是一条重要的增值服务与收入来源,更能通过延长装备生命周期,构建更稳固的客户生态圈,而非仅依赖一次性的新车销售。对于志在出海的中国装备品牌,建立全球化的售后与再制造网络更是提升国际竞争力、赢得新兴市场信任的关键。

最后,此趋势与中国推动的“绿色制造”和“双碳”目标相契合。鼓励对现有装备进行环保升级和再制造,相较于全部换新,能显著减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同时,市场也需未雨绸缪,关注全球排放法规变迁带来的风险与机遇,引导二手装备向“一带一路”等法规适配市场进行绿色、有序流动。我们在此呼吁,中国市场应从单纯的“制造”与“销售”,向“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的更高维度迈进,将二手矿用装备市场转化为提升产业韧性的战略环节。

2025智能矿山发展大会(云贵川)蓄势待发

为深入推动云贵川地区非煤矿山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赋能区域矿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于2025年11月,在云南隆重举办“2025智能矿山发展大会(云贵川)”。

本次大会将聚焦云贵川非煤矿山发展核心议题,深度探讨智能化建设前沿技术与实践、绿色矿山建设路径与标准,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汇聚智慧,凝聚共识,共同推动云贵川智能矿山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诚邀云贵川地区广大非煤矿山企业、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上下游产业链伙伴(设备供应商、技术服务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踊跃参与!

THE END

编辑 | 全球智慧矿业创新研究院

组织 | 智慧矿业专业委员会

运营 | 亿矿通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转载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机构所有,转载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