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表弟卖掉了燃油车换新能源车,开了两年告诉我们电动车续航不足、充电麻烦让人失望但节能环保是未来趋势

家里表弟卖掉了燃油车换新能源车,开了两年告诉我们电动车续航不足、充电麻烦让人失望但节能环保是未来趋势

我第一次见到表弟,是他还在念高三那会儿。那时候,他还在追那款热播动画,暑假要考驾照。记得他满嘴叨叨:爸,我这车买亏了吧?充一次电,要充一夜,还经常没电刹车也跟不上。那会儿我心想,这新能源车也就图个新鲜,真能挺住未来?

几年后,他大学毕业,换了辆刚上市不久的纯电动车。二手市场上那款车,价格比燃油车贵出个3成。买车那个劲,倒也不奇怪,年轻人都喜欢新鲜感。我记得那天他兴冲冲跑来,手里还拿着手机,叫嚷着:你看,这次我带劲了吧!续航可以到400公里,充电还挺快的。但两年下来,他跟我说,事情比想象的复杂得多。

电动车的续航真的没那么稳定。我自己也琢磨过:带娃出门,要跑个200公里,回头发现车只剩一半电。这电到底是真剩还是显示有误?我猜不到。大概估算,路上开空调、开暖风,续航就会掉20%以上。尤其是在冬天,出门一小时,车子就像打了个折,续航减半,亏得我那天出门没看天气预报。

你说,充电麻烦到底有多大?我朋友修车的师傅说:你就算想跑长途,充完电时间两个小时左右,要是在高速公路上找个快充点,不如堵一小时还快。去年我查了个新闻,快充站的比例大概是1到4,比过去少了不少,还乱有时候充到一半就说故障,换车的折腾,真是一道难题。

而且,我还发现续航这个词挺虚的。你在描述新车时,厂家一般会说续航450公里,但实际上在市区开,可能只有估算的70%左右,因为像货车一样,我试了几次,满载一天,续航差不多剩2/3。尤其车内一两个人,空调打开点,几乎会掉个20公里。说白了,实际用车续航不是厂家宣传那么乐观。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跟朋友聊到这事。他说:你知道吗?很多车主其实都知道续航不如宣传那么牛,但都挺喜欢这节能环保的说法。我一想,也对,毕竟现在环保正流行,走得快,排放少,才是未来。

(这段先按下不表)为什么我觉得即使如此,新能源还是得买?主要还是未来趋势,这个事我还真没细想过。比方说,燃油车的油耗,百公里大概7升,按照平均每升油6块钱算,百公里油费42块。电动车,假设每度电能跑个15公里,家庭电费0.6元一度,那每百公里就是4块多。差不多算下来,节能不少,但你得考虑充电便利性。

这里面,我还要插一句:你觉得,除了续航和充电,电池的耗损率会不会很快?这个我看过研究,有些车子用一年,续航就能掉到原来的一半。这个比例是不是比我想象的要快?我还没细算过,但这个贬值带来的成本怎么体现金融上?大概得考虑到车辆保值率,二手市场上,新能源车比传统燃油车要差点,不知道你怎么看。

说到供应链,去年听说有厂家因为芯片短缺,车都不能按时交付。你想,要是供应链出了问题,车价反而会飙升。这不,就像生活中你买个苹果,要是苹果短缺,价格哗哗涨。去年,我陪朋友在车店逛,店里很多车型预约排队,想买新能源的,优惠都少了。你觉得,未来几年,供应链还能不能稳定?

(这段先按下不表)研发流程也让我觉得挺神奇。车企研发轮番试,一辆电车,从设计图到量产,中间大概经过12-18个月。就像我装修房子,质量看似一样,细节不同,花的时间差别大。研发还是找平衡点,追求高续航又不让成本炸了。有时候,我在想,这个折中是不是让车变得油腻——有点强顶,轻点不够。

让我自我更正一下:刚开始我说,新能源车续航不到400公里就能受不了。很多车型在不同环境下差距挺大。比如夏天,开空调续航会明显下降,冬天更别说,电池的性能就像蟹走路一样慢慢变硬。毕竟我也试过几个模型,同样的续航标配,实际使用体验比公布数据差挺多。

说到环境保护,这事我确实认可。做生意的人都知道,节能减排能省不少成本。就像我家用电,从传统的煤电转到清洁能源,那清洁工每天放假,我心里就觉得,未来真得走这条路。你说,现在电还得靠煤发电——估算一下,煤电比例百分之六十左右,环保还真能落实得很好么?这点让我有点犹豫。

回头看这两年,开新能源车的体验其实挺多意外。充电难,续航跑不了远,关掉空调后,车的表现就像练气功的老中医。但也节能环保的理念,还是值得坚持的。只是,我在想,未来的汽车市场,是不是会变成光看技术参数就能一眼识别好坏?还是,车能不能真实展现它的能力?

我一直觉得,汽车就像个人,很多事其实看得很透。比如我去修车,修理工一句话让我觉得真相就藏在那里:你这车,好好的,路上跑跑,就知道真货了。可这个真货到底是什么?续航、保值率,还是驾驶感受?我猜,可能都不是单一的指标。

有个小事让我怀疑:这两天客户朋友发来一张图,是他那辆新能源车的充电日记——他每次充电都在某便利店,费时50分钟到1小时不等。你说,要是城市里能安排充电站像加油站一样方便,车子就不那么折腾了。这样的环境,难么?我也不知道。

开不开新能源,也许还是个人选择问题。但我觉得,未来这个趋势啥时候变得顺手如意,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你量过,你家附近的充电站具体位置,几站远?我其实也只是猜测,没细想过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