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蒋介石身处何地,曾经从事何种活动?
前言
1949年10月1日这天,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重地宣布了新中国的成立。
那会儿,蒋介石在广州陈济棠的官邸里,听到通过广播传来的这个消息,他一时哑口无言,心里既有愤怒,又觉得不甘心,但更多的还是无奈。之后,他下令继续密切留意共军的动向。
估摸着大家都在琢磨,为什么蒋介石没安排人去捣乱呢?在中共忙着筹备开国大典的那阵子,蒋介石到底在干啥呢?
到1949年头,蒋介石的局势已经变得挺紧张了,辽沈、淮海、平津这些大规模战役一打下来,国民党军的主力都快没了,损失惨重。更让他头疼的是,党内对他的不满和反对声越来越大,气氛也变得很不妙。
白崇禧作为桂系的头头,在武汉发电,喊话“国共两边赶紧停战”,还要求蒋介石辞职下台。紧接着,李宗仁等人也提出了五个和谈的建议,其中把让蒋退出领导层列为第一条。
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也说过“想要达成国共和谈,蒋介石必须辞职”,在内外夹攻的压力下,蒋介石只得于1949年1月21日发表辞职声明,说明自己“因故无法继续主持事务”,副总统李宗仁则接替了总统的职务。
老蒋虽然退出了政治舞台,但其实还没彻底放手,他又回到浙江奉化溪口的老家,隐退到幕后去指挥了。在溪口的小镇里,他搞了好几部电台,随时保持和全国各地散落的国民党军政要员的联系,那叫一个惦记着大局。
从1949年1月22日一直到4月23日,蒋介石在溪口待了整整三个月。这段时间里,像陈立夫、毛人凤、林蔚、阎锡山这些国民党军政的要员们,接连不断地跑到奉化溪口,专程向蒋介石报告情报,听他指挥安排,忙个不停。
1949年农历新年,蒋介石在溪口度过了他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春节,除夕那天,陈立夫、张群等国民党要员都陪着他吃了顿年夜饭。
为了营造一种安稳的氛围,蒋介石特意联系了上海和宁波知名的戏班,从正月初一一直演到元宵节,整整半个月的演出,所有的开销都由国民党公费出资。
李宗仁代总统之后,嘴上说愿意按照中共提出的条件来谈和平,实际上心里却打算争取时间喘口气,准备在长江一带布置防线,推行“划江而治”的策略。
1949年4月1日,周恩来领衔的中共代表团和由张治中带领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展开了会谈。
经过商量,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交出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同时要求国民党政府在4月20日前给出明确答复。
虽然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一口咬定要接受这个和平条约,但藏在溪口的蒋介石却怒气冲冲地说条款是“无条件投降”,坚持要“保证长江以南省份的完整”,结果在4月20日,国民党当局拒绝签字,谈判也就这样破裂了。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老总发布了全国大规模进军的号令,解放军百万大军勇敢地渡过了长江,曾被国民党精心布局的防线瞬间崩塌,到了4月23日,解放军攻占南京,宣告长达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彻底结束了。
南京一解放,解放军便沿着南下的路线,陆续攻占了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的城市。而蒋介石也不得不离开了老家溪口奉化,开始到处奔波,忙着转移。
1949年7月,蒋介石作为国民党总裁,亲自去了厦门,说了句“这座漂亮的城市可不能让共产党拿走”,还补充说“福建挺关键的,没有福建,就保证不了台湾的安全”。
关于撤退的地点,蒋介石其实想了不少方案。胡宗南建议跑西康,原因是西南那块还驻扎着45万大军,兵力可观。秘书长黄少谷则建议退守海南岛,靠着海峡那天险来做天然屏障,防御起来相对方便。
经过讨论后,浙江大学的张其昀教授提出的台湾方案被采纳了。因为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台湾海峡,国民党海军和空军拥有一定优势,台湾的气候条件也适合农作物生长,资源方面相对丰富。而且,日本在占领期间修建的基础设施,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一方案,考虑到地理、军事实力和资源条件,显得挺合理的。
1949年10月1日,我国正式成立之际,蒋介石正待在广州,随后匆忙赶到重庆,意图利用蜀道的天然屏障,打算开展“川西决战”以扭转局势。
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十八兵团从湘西、鄂西以及陕南秦岭多路同时发起攻势,迅速突破了蒋介石费尽心思布防的川东防线。
11月30日,蒋介石逃到了成都,住进了北校场国民党中央军校里,这会儿成都的局势也变得相当紧张。12月7日,他发出了手谕:“下令政府迁往台北,并在西昌建立大本营,统领陆海空军在大路上指挥战斗。”
为了保证安全离开成都,蒋介石搞了个迷魂阵,他的两架座机“中美”号和“美龄”号一个停在了新津机场,一个在凤凰山机场,让不少人都误以为他还留在那里,其实实际上,蒋介石在12月13日晚上11点左右便从新津机场起飞,直接奔向了台湾。
蒋介石在撤离大陆之前,可真是搞得挺缜密的,他下了命令,把北平故宫博物馆的23万多件文物珍宝都搬到了台湾,此外,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储备的不少黄金、银圆和美元(大概价值5亿美元)也都一块儿运过去了。
还有一大批的机械设备和各种物资,另外呢,各地的国民党军队和技术人员大概有两百万人左右,都是通过海运的方式一批批地撤到台湾去了。
这些资源为之后台湾的经济起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蒋介石在1946年第一次来到台湾时,感慨万千地说过,台湾是中华民国的一片净土,他希望把台湾打造成为推行三民主义的典范省份。
蒋介石最终在1949年12月13日从成都新津机场起飞,踏上了前往台湾的航程,此后再也未曾踏足大陆的土地。台湾海峡逐渐变成了两岸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他带走的黄金、文物以及军队也在另一个舞台上拉开了新一轮历史的序幕。
可以说,蒋介石在离开大陆之前,已经策划了周密的安排,为未来的生存铺好了底子。而自从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起,他心里就明白大陆再也容不下他的存在了。
最新资讯
- 2025-09-19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蒋介石身处何地,曾经从事何种活动?
- 2025-09-19议判罚!马纳法手球明显,裁判为何不给点球?球迷表示不解
- 2025-09-19王曼昱决胜局擦边不慌!澳门赛五局险胜早田,为蒯曼扫平抗日压力
- 2025-09-19蒯曼为何总输孙颖莎?三点拆透胜负
- 2025-09-19飞夺泸定桥:刘文辉是否暗中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