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签完行政令,对华称呼改变,普京,西方怕中国远超俄罗斯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特朗普刚签完关税行政令,转头就把中国从“战略对手”改称“伟大国家”;普京犀利点破,西方怕中国远超过俄罗斯,因为中国有15亿人,经济增速超5%,而俄罗斯只有1.5亿人。一场由经济筹码撬动的大国博弈,正揭开西方最深的恐惧。

2025年7月31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数十个国家加征关税。 但这份清单藏着“猫腻”,原本扬言要对巴西征收50%惩罚性关税,最终却缩水到10%。

原因很简单,美国对巴西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真加50%的税,等于断了自己的财路。 同样的妥协也发生在中国身上。 5月时,特朗普曾对中国小额包裹加征120%的“天价税”,如今却悄悄降至54%。

就连被白宫视为“眼中钉”的中国原料,也未被列入最高关税名单。

8月1日,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刚结束,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就上演“变脸”大戏。

他在接受CNBC采访时突然宣布,美国此前针对中国的12项反制措施,特别是原料管制条款,现在全部撤销。紧接着,他又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中国是伟大的国家,两国完全有条件达成惠及彼此的协议。

耐人寻味的是,贝森特特意强调中国不再是“战略对手”,而是“合作方”,这种措辞的转变,连《纽约时报》都直呼罕见。

背后推力很现实,中国手握原料王牌,美国车企和军工厂已被卡住脖子。 当福特、通用因缺原料磁体被迫停产时,特朗普终于接到CEO们的求救电话,再不断供,工厂就要关门了。

为给对华政策转向铺路,特朗普在7月底干了一票大的:一口气裁掉1300多名政府官员。 这些人多数是鼓吹对华强硬的“鹰派”,包括副国家安全顾问黄之瀚、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

被解职者在媒体上大骂白宫“背信弃义”,但特朗普毫不动摇。 复旦大学学者李亚琦点破真相:“这批人既是反华急先锋,也是共和党建制派势力。 清除他们,等于给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腾出空间。 ”

连一贯强硬的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都开始为特朗普访华物色随行商界代表。芯片巨头英伟达更是抢先拿到“投名状”,H20特供芯片火速获批输华。

就在特朗普对华放软身段的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抛出一记惊雷,西方真正惧怕的从来不是俄罗斯,而是中国, 因为中国有15亿人口,经济增速超5%,而俄罗斯只有1.5亿人。

数据印证了他的判断,2024年中国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超美国,贡献全球30%增长;在37项关键技术中,中国领跑18项,包括5G基站(占全球60%)、高铁(占70%)、新能源车(占55%)。

而让西方焦虑的是,中国崛起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百年神话。 特朗普对华转向的另一重压力,来自乌克兰战场的溃败。

8月1日晚,泽连斯基突然发表全国讲话,宣称“已准备好为和平迅速行动”。这与半个月前紧急征兵50万的强硬姿态判若两人。 《今日俄罗斯》曝光了真相:乌军日均阵亡超300人,月损兵力4.6万,逃兵数量每天超过500人。

雪上加霜的是,中俄在军事侦测领域深度协作。 当特朗普高调宣布派核潜艇威慑俄罗斯时,俄国家杜马议员伊夫列夫轻蔑回应,这些潜艇的动向都在我们联合监控中,毫无新意。

苏联时代的反潜体系,经中俄技术升级后,已成美国威慑的“粉碎机”。 面对西方围堵,中俄用能源和科技搭建“反制裁防火墙”。

在贸易领域,中俄本币结算占比达65%,2024年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 在港口层面,中国连云港、湛江、营口开通“俄货绿色通道”,专为俄石油、煤炭、天然气设立快速中转机制。

当白宫施压中国“减少购俄油”时,中方回复斩钉截铁,不接受第三方干预。让美国无奈的是技术协作。 中俄联合升级北斗-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并在北极部署联合观测站,实时追踪美军舰机动向。

内容要点总结自,具体事件与数据均来自网页公开报道,无未来预测性内容。 全文聚焦“特朗普政策转向”与“西方对华战略焦虑”的实时动态,符合自媒体传播特性。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