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陈云收到林彪女儿的加急信,遂找来洪学智:交给你2件事情

1994年1月,早已从党中央离休的陈云,冷不丁收到一封加急信,这信可太特别了。为啥说特别?因为写信的不是旁人,正是林彪的大女林晓霖。

林晓霖是林彪和前妻张梅的闺女,爸妈离婚后,就一直跟着林彪生活,跟她爸感情挺深。可后来,林彪在政治观念上和女有了分歧,这父女关系就闹掰了。林彪去世后,作为长女的林晓霖觉得自己不能啥都不管,就主动去找那些因为她爸的错而受伤害的人,当面赔罪。奇怪的是,林晓霖之前从没给陈云写过信,这次咋就突然写信了?

林晓霖写信找我,究竟所为何事?

陈云心里带着疑问,就拆开了信封。看完信里写的啥,他马上把开国将军洪学智找来,还交代他去办两件事。

这两件事到底是啥?林晓霖为啥非得找陈云帮忙?

实际上,洪学智受托办的两件事,是林晓霖找陈云拜托的。林晓霖盼着陈云能借在中央领导那的影响力,推动编写“四野战史”,还巴望着平津战役纪念馆能赶紧建成。

大伙都晓得,解放战争里,咱党的辽沈、淮海、平津这三场大战,那可是相当出名,是战略决战的关键战役。这“三大战役”打赢了,敌人的军事力量直接被打得稀里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也给解放战争的全面获胜铺好了路。为了纪念这三场伟大胜利,党中央拍板,要在战役发生的地方,修建战役纪念馆。

1959年1月,辽沈战役纪念馆在辽宁锦州就正式成立了。1965年11月6号,淮海战役纪念馆也在江苏徐州建成开放。可让人诧异的是,都到1994年了,三大战役纪念馆里,就剩下平津战役纪念馆,居然还没动工开建!

还有,平津战役里起着关键作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咋感觉也被冷落得厉害。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打算给四个野战军编写战争历史。1990年2月,《二野战史》正式出版了。那会,一野和三野的战史编写工作都顺顺当当开展着,可奇怪的是,四野战史的编写工作却压根没动静,连最基础的策划都没开始,这是咋回事?

为啥会搞成这样的局面?那些编写战史的人,还有设计战役纪念馆的人,到底在怕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忌讳的,不就是林彪!

林彪这人,是新中国开国元帅,曾担任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还是平津战役关键指挥者。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成了反革命集团的头号主犯,这巨大反差,实在令人咋舌!

“九一三”事件一发生,林彪一下子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忌讳,跟他沾边的事,谁都不愿提,都故意躲得远远的。就因为这,四野战史的编写还有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建设,一直拖到现在都没弄。

就因为林彪一个人的错,就把整个四野的功劳都一笔勾销,连平津战役的历史光辉也给抹掉,这真的合理吗?

很明显,林晓霖觉得这做法根本就不靠谱,简直荒唐透顶。因此,她铁了心,要拼尽全力去促成这两件事。

林晓霖一门心思给四野唱赞歌,她这是想给她爸翻案吗?根本不是!瞅瞅林晓霖的个人经历就能发现,她一直跟她爸对着干,父女俩甚至都断绝关系了。

早在六七十年代那会,林晓霖可是保守派组织“八八战斗团”里相当重要的人物。有一回,哈尔滨的各大高校纷纷组织学生,跑去哈军工参加一场辩论大会。这场大会允许学生们敞开了说,于是不管是保守派还是造反派,都把自己的观点一股脑倒了出来。

那天,林晓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稿子,还当着众人的面讲了出来。她这稿子写得那叫一个棒,演讲一结束,好多人都主动找她,想把稿子拿过去抄。可林晓霖咋都没想到,这事最后竟闹得沸反盈天,造反派的人还专门跑去北京告她的状。

打那以后,林晓霖整个人都没精打采的,对吃饭这事完全提不起劲,渐渐地,身子骨也一天不如一天。到最后,她满心愤恨,直接跟亲爹断绝了关系。

您说这事巧不巧!林晓霖写了那封跟父亲断绝关系的信,就因为这,“九一三”事件出了后,她竟能全身而退,没被她父亲给拖累到。

打这以后,虽说从名分上林晓霖跟林彪没关系了,可咋说她也是林彪亲闺女,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她心里头又翻腾起来。林晓霖就琢磨着,得替她爹给那些受害者赔个不是。她心里明镜似的,就算这么做了,大伙也不见得能原谅,可这么做,多少能让自个心里头舒坦点。

“九一三”事件一发生,林彪在革命上做的那些贡献,基本都被一笔勾销了。就说平津战役将领们的合影,里面林彪的影子都没了。林晓霖为这事,专门跑去解放军画报社讨说法,可到最后,也没得到个能让她满意的回应。

林晓霖是女,她心里明镜似的,清楚老爸犯的错那可不是一般严重。虽说她爸之前几十年有不少辉煌战功,可“九一三”事件一出来,那结局摆在那,啥战功都盖不住这事。不过,反过来讲,“九一三”事件也不能就把她爸拿血汗换来的辉煌战功一股脑全给抹掉。

于是,她就开始到处跑,一边给父亲赔罪,一边想着靠自己使劲,让老百姓认可父亲带过的部队,也认可四野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拼了命打下来的那些战功。

巧了!中共十三大开完没多久,那位和她爸一起工作过的中央领导陈云就离休了。这时候,林晓霖心里突然冒出来个想法,寻思着陈云说不定能帮自己实现心愿。

和林彪一起共事过的中央领导可不少,为啥林晓霖单单就挑上陈云了?

陈云可是咱党的优秀政治家,新中国刚成立那会,他也是重要领导之一。

解放战争那会,陈云身为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和林彪打交道可不少。四野好些事,陈云都掺乎进去了。

1983 年,辽沈战役纪念馆打算出本讲辽沈战役的书。一开始,官方就简单把一堆参战老兵写的回忆文章凑一块,稀里糊涂地搞出了这本书。等书弄好,他们才发现,这书哪像战争史,完全就是本回忆录!

陈云一听说这事,马上就针对《辽沈战役》的编撰,给出了自己的主意。

那会官方编写《辽沈战役》的时候,主要碰到俩麻烦事。头一个是苏联在这场战役里到底出了多大的力,第二个麻烦,就是林彪的事。

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在咱国内的形象一路走下坡,变得越来越负面。这时候,要是书里把苏联帮咱的事写得太过头,官方就担心老百姓会不高兴。

陈云可不这么看,他觉得咱不能故意把苏联给咱的帮助抹掉。那时候,苏联对咱的帮助可太大了,咱缺啥跟苏联说一声,人家就给。陈云还特别指出:“要是故意不承认这些,这不符合历史事实,老百姓也不会信。”

在探讨“要不要避开林彪”这个事的时候,陈云表态说:

得把林彪跟四野分开来看,林彪是林彪,他那些四野的部下是另一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就因为这么句话,林晓霖才琢磨着,要不请陈云帮忙,好了了自己的心愿。

1994 年快过年那会,陈云收到林晓霖的信。林晓霖在信里讲,现在老百姓看历史的眼光变了,能更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还说,四大野战军中,就四野的军史没编,平津战役也没建纪念馆。她盼着陈云能站出来,帮她把这事办成。

陈云特别认可林晓霖的看法,他也寻思着,四野那可是战功卓著的精锐部队,咋能因为林彪一个人的错,就被这般冷落。眼瞅着林彪都去世二十多年了,也到了该给四野“恢复名誉”的时候了。

陈云放下林晓霖的信,马上让秘书给洪学智打电话。陈老打算把这两件事交给这位老部下处理,在电话里直接跟洪学智讲:“你辛苦跑一趟上海,咱俩当面唠唠。”

那为啥陈云要把这事托付给洪学智?陈云跟四野之间到底有啥关系?

陈云头一个就想到洪学智,为啥?因为在现役的高级将领里头,洪学智可是不多见的,四野组建从开始到结束,他都亲身经历过。

抗战一结束,蒋介石就馋东北这块“肥肉”,一心想独吞。仗着有美国人在背后给他当靠山,直接派了大批军队去攻打东北。

国民党想独霸东北,打的如意算盘响当当。党中央为了击碎它这“美梦”,从各解放区挑出部分精锐部队和干部,让他们挺进东北。当时,洪学智担任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他按中央指示,也在这时候去了东北。洪学智亲眼看着东北人民自治军一步步变成了第四野战军,这变化可真够大的!

陈云把洪学智喊过来,跟他讲了林晓霖的想法,还说希望这事全交给他负责。

洪学智可是四野的老资历了,他一心盼着四野能快点走出林彪留下的阴影,得到大家认可。可他当时是政协副主席,天天忙得脚不沾地,根本腾不出手来编四野的军史。没办法,洪学智就给陈云推荐了几个人选,结果陈云全给否了。在陈云看来,编四野战史,除了洪学智,别人都不行。

洪学智瞧见老领导那眼神,坚定得很,心里明白这事没法再推了。他转头就跟陈云提想法,说让陈云当军史的总顾问,具体编写那些活,都由他来干。陈云一听,马上就应下了。

书的事解决后,就该考虑纪念馆了。两人都同意赶紧建平津战役纪念馆,可这纪念馆建在哪,还得好好商量商量。

以前,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纪念馆,都建在战役发生的地。但平津战役就麻烦了,它涉及天津和北京俩地,这可把相关的两人给难住了。

洪学智听陈云这么一分析,觉得在理,当即点头赞同。两人一拍即合,马上动手,洋洋洒洒写了份详细汇报报告。转天一大早,洪学智亲自把这份报告送到了军委。

1995 年,军委批准了他们的提议,洪学智这下正式着手写四野战史了。

1997年的时候,平津战役纪念馆在天津红桥区盖好了。过了十年,《四野战史》也正式印出来发行了。到这,林晓霖信里提的两件事,陈云都给办妥了。

可惜,策划这事的陈云同志,在1995年4月因病去世了。洪学智心里一直记着这事,等四野战史初稿一写完,他就赶忙跑到陈云墓前,把初稿摆在那。这是想让地下的老领导知道:您交代的任务,我完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