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霸气发声!替全红婵挡下“网暴”,陈若琳没看错人!

说真的,有时候我都怀疑,咱们这些观众的记忆是不是被按了快进键。

东京奥运那会儿,全红婵还是那个“水花消失术”的唯一传人,是跳水界里不食人间烟火的天才少女,一举一动都自带光环。

可这才过了多久?

就因为几张角度刁钻的照片,和一块没那么金光闪闪的银牌,她就成了某些人口中“飘了”、“没灵气了”的反面教材。

这风向转得,比川剧变脸还快。

舆论的漩涡就这么起来了,一群“键盘侠”摇身一变成了“云端教练”,端坐在屏幕前,对着一个十几岁姑娘的身材和状态指点江山,唾沫星子都能汇成一条护城河。

他们好像忘了,是谁在东京上演一跳封神,又是谁在巴黎顶着卫冕冠军的千钧压力,再一次让国歌响彻赛场。

怎么着,金牌捂热乎了,就开始嫌人家不够完美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确实没圣诞老人,但也不至于这么快就翻脸不认人吧。

就在全红婵被这股莫名其妙的“恶气”憋得够呛时,一个人的声音,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呲啦”一下就切开了这团乱麻。

郭晶晶,那个即便退役多年,名字一亮出来,整个跳水界都得静三秒的女人。

她没长篇大论,也没声色俱厉,就在《人民日报》的专访里,轻描淡写又字字千钧地来了句:“互联网的高度曝光对运动员成长的影响有两面性。”

就这一句,瞬间让那些嘈杂的噪音都显得特别滑稽。

这话翻译过来不就是:当初把人捧上天的是你们,现在想把人踩进泥里的也是你们,别什么事儿都甩锅给运动员。

这股子“女王的从容”,早就不是第一次见了。

前阵子,她穿着一身白衣灰裙在北京晃悠,温婉大气得像个大学教授,你压根没法把她和那个当年在跳板上眼神能杀人的“跳水皇后”联系到一块儿。

再往前捣,米兰时装周,蓝毛衣配红裙子,在一堆卯足了劲儿凹造型的明星里,她自成一派,气场稳如泰山。

郭晶晶就这么用行动告诉你:一个顶级运动员的人生剧本,绝不止有那十米跳台。

所以,她太懂全红婵现在经历的这道坎了。

发育关,对于跳水这种恨不得用克来计算体重的项目,不亚于渡劫。

身高长几公分,体重多几斤,过去千锤百炼砸进骨子里的肌肉记忆和空中感觉,可能一夜之间就得清零重启。

那滋味,好比一个武林高手突然内力全失,连个马步都扎不稳。

这跟努力压根没半毛钱关系,这是在跟生理规律玩命。

这场仗,郭晶晶打过,她的师姐们打过,现在,轮到了全红婵。

所以当那些人拿着放大镜挑剔全红婵“发福”时,他们不知道,这背后是伤病导致的训练停摆。

一个连系统训练都没法保证的运动员,你让她怎么维持巅峰时的体型?

这就好比逼一个腿上打了石膏的人,必须跑出博尔特的速度,纯属耍流氓。

更有意思的是,郭晶晶的发声,恰好印证了另一个人——全红婵的教练,陈若琳。

那个拿了五块奥运金牌,自己就是从泥潭里一路拼杀出来的狠角色。

陈若琳不止一次公开说,全红婵是让她“非常放心”的队员。

这话里头的水可深了,能让她这位见过无数天才的冠军教头说出“放心”二字,足见全红婵的自律和韧性有多恐怖。

一个曾经的女皇,一个现任的教头,一明一暗,像两尊门神,死死护住了这个还在风雨里摇晃的小师妹。

郭晶晶的公开表态,就像给陈若琳的内部鉴定盖了个官方认证的戳:瞧见没,我说的没错吧,这孩子底子硬着呢,有问题的是那些瞎带节奏的人。

说到底,咱们很多人看体育,看的不是体育本身,是爽文。

迷恋的是那种一夜成名的剧本,追的是天才少女横扫千军的情节。

可我们偏偏不愿意接受,爽文的主角也会卡文,也会受伤,也会有平台期。

我们把最完美的期待投射在她们身上,要求她们成为永不失误的神,一旦她们露出一点点“人”的脆弱,又第一个冲上去,亲手把她们从神坛上拽下来。

这种事儿,咱们体坛见得还少吗?

从当年的刘翔到前几年的朱易,多少运动员被舆论的口水淹得连头都抬不起来?

现在,全运会的战鼓已经擂响。

全红婵又一头扎进了训练馆,跟自己的身体较劲,跟那些别扭的动作死磕。

这场比赛,对她而言,输赢可能都排在第二位了。

她要赢的,是这个阶段的自己。

而我们这些看客,是不是也该学着长大点?

多给这些在赛场上为国争光的姑娘小子们一些耐心和善意,少一些上帝视角的苛责和臆断。

毕竟,天才的成长之路,需要的不仅是阳光雨露,更需要能抵挡风雨的坚实土壤。

你说呢?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