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牵动全球金融,通胀反复,美债承压,央行政策纷繁复杂

眼下,美联储降息的消息闹得挺热闹的,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事跟咱们普通老百姓没啥关系,只是美国那边的事情吧。不过啊,可别这么想,事可没那么简单。

从1980年一直到如今,每当美联储把利率提到5%以上,金融风暴几乎就在降息的那阵子冒出来。拉美债务危机、日本经济泡沫崩塌,还有亚洲金融危机,哪个没有牵动全球的财库?这美联储的一次降息,到底会引起啥样的连锁反应?是时候趁机抄底,还是该赶紧把钱捏紧点?

美联储降息到底会引发啥连锁反应?

从1980年开始到现在的模式来看,每次美联储把利率提高到5%以上,接下来降息的时候,金融危机基本上都跟着出现。这事儿乍一看挺巧,但实际上和美元那套“金融收割”的手段有很大关系,根本不是巧合。

当美联储实行货币宽松政策时,就像“放水养鱼”一样,把大量资金注入到全球市场,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自然跟着上涨。一旦它开始转向加息周期,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就会变强,资金也就回流到美国去了。

要是有些地区的资金不愿意离开,地缘政治的麻烦就可能跟着出现。用数据说话吧:在美联储经历的7轮明显的加息周期中,有6次都伴随着区域性冲突。这些冲突把相关地区的经济牵扯得走不动路,也为后来资本低价入场创造了条件。

咱们按着历史往下扒拉,也就更明白了。到1980年,美联储把利率给扛到20%,到1982年才开始放缓,结果引发了拉美债务危机;到了1988年,利率升到9.75%,接着在1989年一降,又在1990年,日本的经济泡沫就破碎了;1994年,利率升到6%,到1995年中又开始降,持续到1996年,紧接着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爆发了。

1999年,利率上调到6.5%,在这个加息的过程当中,还把2000年的IT泡沫给戳破了。那会儿,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买了美国股市,比如韩国,把靠出口赚来的美元一股脑儿投到美股里。泡沫一破,不少国家的短期美债都还不上了,甚至有老百姓捐黄金来还债的事儿出现了。

2004年利率涨到5.5%,到了2007年降息之后,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了。这次跟之前不一样,危机直接发生在美国国内。最终靠G20机制和外部资金的帮衬才把局势稳住,比如当时中国大量买入美债。

自2022年3月开始的这轮升息跟过去差别挺大的。到2023年9月起,美联储就一直保持高利率,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出现大型经济体资产崩盘的情况,这跟2015年底那次加息完全不一样。这样的反常现象,让2024到2026年的金融危机变得难以预测,不知道会不会在美国本土引发,还是会传到别的地方。

特别的是,现如今各国央行的步伐也不一样,加拿大、英国、欧盟这些跟美国站在一边的老伙伴们,去年就已经率先调低了利率,和美联储之间的利差也是越拉越大。

而且,日本央行这边,在美国财政部长的催促下,有可能也会考虑加息。日元的地位挺特别,基本上算是一种常用的融资货币,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日本央行是“美联储的东京分行”也不为过。一旦日本选择调高利率,影响可能会远比其他央行更为显著。

CF40在今年5月发布的那份研究报告中提到,结合过去五次美元大幅贬值的经验来看,美元走软几乎都对各种资产有推动作用。美联储降息这事儿,基本上可以确定会拉低美元指数,这一点几乎没啥悬念。

过去一旦美元变弱,黄金、铜、原油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通常会上涨,日元和英镑的汇率也会跟着走高,美股的标普500指数、德国DAX指数以及10年期美国国债,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不过,这次美元贬值能不能重演以前的走势,还真不好说。虽然美元的主导地位还算稳,但美国自身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短时间内可能先下跌一波,然后再反弹,这倒是符合历史的规律。归根结底,降息会减弱美元资产的利差优势,全球资金也会开始寻找新出路,最终搅动各种资产的价格,来一场大洗牌。

大宗商品市场早就开始感受到这种氛围了。现在全球主要的央行都在放宽政策,流动资金变得越来越宽裕,这会带动大家的投资欲望,也促使资源类商品的价格上涨。像钨、铜这些有色金属,早就把这种预期反映在价格中了;至于黄金,由于实际利率下降,价格一直在上扬。

这里提到的实际利率,其实就是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当美联储一降息,名义利率就会往下调,结果实际利率就会变得更低。这点,正是推动黄金上涨的主要因素。

不过得提醒一句,上周黄金大涨的时候,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的持仓量没变,说明目前的金价上涨里面夹杂了不少投机因素,短期内可能会有点波动,但从长期来看上涨的趋势还是很明确的。

中国央行已经坚持买了九个月黄金,目前持有大约2300吨,要是按照GDP的规模来算的话,差不多还得再翻个倍。这持续的买入操作,确实为金价打下了坚实的底盘。

黄金涨得猛的时候,对美元、人民币这些国家的货币可不怎么友好嘛。普通投资者要应对这个情况,可以采取分批操作的方式:金价快速上涨时,适当定期买一点;价格回落时就少买点,把黄金看成长期资产的一环。既能帮你应对风险,还能谋取点小收益。

人民币资产未来或许会迎来估值修复的好机会。美元对人民币的月K线已经向下突破,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的空间逐渐打开啦。中概互联ETF的上涨潜力挺大,主要原因是中国的AI产业采用的是toB模式,能延伸的领域更广,相比于美国主要以toC为主的AI产业,产业链要长得多。

国内货币宽松的预期,肯定会推动人民币资产的升值。港股里的恒生科技ETF,因为牵扯到国内经济转型,也有上涨的动力。可是港股受日元利率影响更直接,这和日元的套息交易特性有关。

长久以来,日本的投资者,也叫“渡边太太”,习惯用低利率的日银行资金借日元,然后换成其他货币去投资那些收益更高的资产。自从2013年安倍经济学推出以后,日元降息还曾助推美股走高。

现如今美联储准备降息,日元可能会跟着加息,这样一来,日元汇率可能会走强,逼得投资者不得不把手里的亚太资产卖掉,换成日元来还债。去年七月末八月初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形,结果就是亚太股市一下子大跌。

加密货币市场也会跟着流动性宽松走,短时间内比特币的波动可能会变得更激烈,不过总体趋势还是向上的。至于以太坊,它和比特币可不一样,它是个去中心化的应用平台,最近一些机构也开始关注它,比如某金融公司在九月就把它纳入了资产配置。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特朗普多次插手美联储的决策,这让美元变软、黄金涨价的理由更说得过去。现在市场分析美联储的政策时,也会结合美国的经济基本情况,比如8月非农就业只增加了2.2万人,比预期少了不少。

更要紧的是,7月的数字还被调低过,刚上任的劳工统计局局长又调整了去年那些数据,结果显示非农就业人数比之前少了90.1万人,远超去年调暗的80多万。这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可能从去年4月份开始就出了点状况了。

经济数据不强劲,加上降息的预期,搞得政策上挺尴尬:一方面,降息的话能给经济添点活力,但可能引发通胀卷土重来;另一方面,维持高利率的话,经济下行的压力还会更重。特朗普很可能会把经济的问题归咎到前任政府头上,而政策的决策也会更偏向于政治需求。

眼下市场最关心的就是9月17日的美联储议息会了。降息25个基点明显已经在大家的预料范围内了,无论是为了预防经济放缓,还是应对衰退的常规手段,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其实不大。但如果突然降50个基点的可能性升到8%的话,那就让市场有点担心:是不是美国经济要走向衰退了呢?

2023年9月19日,美联储降了50个基点,鲍威尔还说,如果早知道7月份的就业数据,降息本该提前两个月。这个滞后被外界理解成是在等外部政策配合。要是这次再大幅降息,可能会打破市场对美国经济抗压能力的预期,也许会让美国的资产短期内出现下跌。

要是金融危机真的扩散开来,美联储势必要加大货币政策的干预力度。特朗普之前把眼下的经济情况比作1930年代的大萧条,这话虽说有点夸张,但也能说明市场的担忧情绪。

不过跟那会儿的大萧条比起来,现在美国还有盟友撑腰,手里也有不少招数,比如3.5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还没到极限,距离突破还有点空间,再加上还能直接干涉美联储,这些都能用来推动政治目标,算是臂膀上的武器。

日本政治局势的变化也给全球市场带来了不少变数。9月7号,日本首相宣布辞职,接着就得选新领导了,市场的担心情绪就起来了。这种政治上的变动已经让日本国债的收益率往上走,意味着加息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就像之前说过的,日元一旦出现加息,小心套息交易逆转,直接会对港股跟其他亚太股市造成一些打击。

美联储降息,可不只是弄个政策调整那么简单,它基本上拉开了全球金融格局变革的序幕。美元变软,商品价格上涨,资金在不同资产间重新洗牌,这些老生常谈的规律,此时都和这次的周期性政策调整、地缘政治博弈、经济失衡这些新出现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拼凑出一种前所未见的市场局面。

对投资者而言,既得紧盯黄金、人民币这些长期潜力的资产,抓住其中的机会,又要提防日元加息和美股的剧烈波动这些短期风险,在历史的规律和当前的变化中摸索出一个平衡点。

其实这事儿不用想得太复杂,重点就在于能抓住资金的流向和政策的逻辑。不管是投资黄金还是配置股票,最主要还是要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别被短期的波动带偏,也别盲从潮流。毕竟金融市场没有绝对的规律,只有不断变化的局势,保持冷静和耐心,比啥都重要。

在咱们日常挑东西的时候,也差不多这个道理。有的人喜欢踏实的存款,有的人偏偏愿意冒点风险去买基金,这没有一定的对或错,合适自己的才最靠谱。美联储降息这事儿也是一样,跟别人赚了多少比,不如实事求是地估算一下自己能承受的风险,别太贪心,也别太慌,那样一步一步走反倒稳妥些,市场里才能走得更踏实。

或许有人会觉得自己不懂金融,难免只好眼睁睁看着,其实不然,就算只是把钱存成定期,或者买点稳妥点的理财产品,也算是一种应对。重要的是别被市场上的杂音牵着走,听人家说哪个能赚快钱就盲目跟风,结果最后很可能连本金都亏掉。

我们普通人理财,第一目标得是把钱保住,第二才是让它慢慢长起来。搞懂这一点,遇到像美联储降息这种大事,心里就有底啦。

还有一件事得提一下,别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比方说,有些人把全部存款都买黄金,结果短期内金价跌了,心情立马崩塌;也有人只投股票,遇上股市大跌,心里会慌得不行。分散投资就像给资产穿了套保险衣,就算一种资产亏了,别的还能顶得住,这也是应对市场起伏的一个小办法。

金融市场就像天气,有晴天也有雨,美联储降息只算是天气变幻中的一种。我们可没办法控制天气,但可以早早备好雨伞,比如适当买点黄金来对冲风险,或者选择一些稳定的资产打底。只要提前做好准备,不管市场怎么变化,都能从容不迫应对,这才是咱们普通人在面对美联储降息时应当保持的心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