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马德里第四轮经贸谈判临近收官 默契沉默背后的策略转向
中美马德里第四轮经贸谈判临近收官 默契沉默背后的策略转向
文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说起来,这几天马德里的空气里,似乎都飘着一点不一样的味道。街道咖啡馆里坐着的,不只有游客和本地人,还有一些神色谨慎、不断低头查看手机的陌生面孔——外界都知道,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正在这里进行。
如果只是关税、稀土、审计这些老生常谈的议题,咱们或许不会有太大惊讶。但这回不一样——TikTok突然被摆上了谈判桌,而且不是美方提出来的,而是中方主动加进去的。这一下,不少人都开始琢磨,中方似乎不打算只当“接招方”了。
更有意思的是,一向喜欢在各种场合抢话筒、抛金句的特朗普,这回突然变得出奇沉默。会议前几天,媒体在不同场合问了他好几次,他要么转身走,要么用一句模糊的话带过。要知道,这可不是他的常态。
据我个人理解,这种沉默并不是偶然。去年几轮谈判下来,美方“先施压后谈条件”的套路收效甚微,甚至还在一些核心议题上吃了亏。比如大豆进口问题,本来是为了讨好美国农民选民,让中方大幅增加采购量,可结果中方直接多元化了供应链,把部分订单转给阿根廷和巴西。结果美国农民没等来订单,反而因为价格波动受了伤,连带影响到了选情。

于是,在马德里这轮,特朗普显然不敢再轻易在公开场合放话,怕的是一旦话放得太硬,底下谈判进展跟不上,反而让自己背锅。这种情况下,沉默,有时候比强硬更能留后手。
马德里的谈判时间预定在9月中旬,大概四天。而这座城市的选择,本身也耐人寻味——前几轮都选在欧洲城市,就是避开中美本土的政治噪音,同时,也给欧洲一个参与、观察甚至调解的机会。这对双方来说,都像是一层缓冲垫。
这次的新增议题TikTok,象征意义很大。中方多次强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并且直接把这一问题带进正式磋商,相当于告诉美方:有关舆论和政治化打压,不会再被动接受。美方之前总用“国家安全”做理由限制中国科技企业,这回要面对的是把同类问题摊开来谈。
不过,美方的反应意外地低调。财政团队和贸易代表几乎不发声,更多是在内部消化。这种低调可能是因为,美方也清楚TikTok议题牵涉的不是单纯的商业,而是数据、文化影响力,甚至选民情绪,一旦处理不好,后果比关税还复杂。
与此同时,稀土问题仍是另一条重要战线。稀土在高科技领域的作用不用多说,美方想推动在欧洲搞一个联合加工中心,目的就是分散风险——一旦关键稀土元素受控,美国新能源汽车、军工和电子产业链都会被掐住脖子。不过,中方这回没直接拒绝,而是附加条件:必须撤销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换句话说,中方已经学会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去捆绑对方的限制措施,而不是单纯地防守。
关税问题则是老大难。双方临时休战的那部分关税到了期限,又得决定是继续延期还是彻底取消。美方仍想用“农业和金融开放”换“关税取消”,但中方要求撤掉各种非关税壁垒,把芯片、高科技出口的牌都打在桌面上。这个僵局,说白了,是两国对彼此战略底线的理解差太多,而这种差距,不是几轮会就能弥合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首次进入深水区的话题:跨境审计监管。美方想要求中方国企的审计底稿可以被跨境调取,中方当然不干,理由很直接——涉及主权和商业机密。这类谈判,表面是合规争议,背后还是对全球经济主导权的较量。
有茶馆里的人就半开玩笑说,这其实像下围棋——美国想在外围不断收紧包围圈,例如拉欧盟加关税、劝北约国家限制华为进入5G网络。中方则在另一边不断铺新的落子:扩大和东盟、南美、非洲的经贸合作,把对美市场的依赖降到最低。比如前段时间和阿根廷签的农产品采购大单,和印尼新能源合作的框架协议,都是棋盘上的活子。
这回把TikTok摆上谈判桌,很可能只是个开头。中方显然在用主动议题设置,替自己争取节奏感,而不是被对方牵着走。对习惯了极限施压、对抗性拉锯的特朗普团队来说,这种打法会很陌生——就像他们带的是旧地图,而地形已经变了。
至于马德里会谈能不能带来实质性突破,目前谁也不敢打包票。但趋势基本可以看出来:中方用制度性安排换缓和,用多元化市场削弱单点依赖,在议题主动权上开始明显占优;美方则在相对安静的姿态中寻找新的策略落点。
茶桌上也有人打趣,说这局棋可能还得多走几手,后面八成还会出幺蛾子。毕竟,棋盘上的变化,往往是在你以为稳住的时候,突然翻过去的。
最新资讯
- 2025-09-19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蒋介石身处何地,曾经从事何种活动?
- 2025-09-19议判罚!马纳法手球明显,裁判为何不给点球?球迷表示不解
- 2025-09-19王曼昱决胜局擦边不慌!澳门赛五局险胜早田,为蒯曼扫平抗日压力
- 2025-09-19蒯曼为何总输孙颖莎?三点拆透胜负
- 2025-09-19飞夺泸定桥:刘文辉是否暗中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