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态度突变,泽连斯基为何主动求见普京?俄乌谈判背后的生死

这段时间,俄乌局势又起了波澜。第三轮谈判眼看着就要拉开架势,不少人都在问:怎么泽连斯基突然这么积极,还放下身段主动要求和普京面对面聊一聊?难道他真心想结束战争吗?还是说,这里面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猫腻?

说实话,前两次谈判大家也都看到了,没啥实质进展,该打仗还得打仗。可这回不同,以往总是俄罗斯催着坐下来,现在倒好,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先提议新一轮会面。据环球网报道,他嘴上说得挺漂亮,“一定要尽全力实现停火”,还专门点名希望能跟普京搞个“领导人级别”的对话。这么一折腾,不少西方媒体都开始猜测:是不是风向变了?

其实啊,要我说,这股“主动劲儿”八成和美国那边的新消息脱不了干系。美国资深记者西摩·赫什最近在自己的博客上爆料,说白宫高层已经开始琢磨给乌克兰换总统的事,只等特朗普一句话,如果真拍板,那泽连斯基本人随时可能被流放。这种传闻不是空穴来风——赫什这个老头子,可不是一般的新闻工作者,当年美军越南丑闻、伊拉克黑幕、北溪管道爆炸,他哪样没揭过?他的消息虽不能百分百当圣旨,但可信度绝对比街头巷尾的小报强多了。

再看看美国历来的做派,对盟友翻脸比翻书还快,你敢保证他们不会真的把泽连斯基送出国去喝西北风?更有意思的是,人家赫什直接点名扎卢日内——前总司令、现驻英大使,说他才是美方心中的“备胎”。回想一下,当初就是因为扎卢日内公开反对动员50万新兵,被赶出了核心圈子,可到现在也没人敢彻底清算他,这不正说明他的根基牢靠吗?

所以你看,在这种压力山大的环境下,泽连斯基本来也只能硬着头皮装作积极,为停火做些表面文章。毕竟,美国给出的所谓“50天停火期限”,听起来像是在警告俄罗斯,其实也是敲打乌克兰:你要是不配合,小心自己饭碗不保。我跟你讲,有时候政治舞台上的主角,看似意气风发,其实背后早已刀光剑影。

让人觉得讽刺的是,这场第三轮谈判,好像谁都明白结果不会太理想,但偏偏谁又不得不上桌演戏。一边是俄军夏季攻势如火如荼,多线推进,把战场节奏牢牢攥在手里;另一边呢,乌军刚收到31辆艾布拉姆斯坦克,就损失掉27辆,美媒《国家利益》自己都承认援助速度根本补不上消耗。这叫一个惨烈。而且据塔斯社报道,现在俄军已经逼近了克拉斯诺利曼煤矿,这是整个乌东第二大煤矿,一旦丢掉,对经济能源都是致命打击,更可能让防线撕开口子。

其实双方心里都有数,现在坐下来更多是一种姿态,而非真正奔着和平去的。比如说吧,乌方最盼望的是赶紧先停火,然后再慢慢扯其他问题,就是拖延时间,希望等到新武器支援能扭转劣势。而俄罗斯那边则咬定必须拿到法律层面的安全承诺,比如“不加入北约”之类的大事,否则休想无条件罢兵。不仅如此,在领土归属、安全保障这些核心议题上,两国立场简直南辕北辙。

站在外人的角度来看,无论怎么斡旋,美西方掺和进来只会把水搅得更浑。他们嘴上喊着推动和平,其实该加码武器还是加码,让双方更难妥协。所以即将召开的伊斯坦布尔会议,大概率又是一出老戏重演——热闹归热闹,到最后成果估计也就是交换战俘名单,再加几句永远兑现不了的空洞承诺。

很多朋友问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结束?”唉,我只能摊手告诉你,目前来看,只怕只有等战场分出胜负才有转机。不信的话,你瞧瞧现在各路角色的小算盘:泽连司机表面高调应付舆论,其实天天担惊受怕,要安抚国内民众,还得提防身后那个虎视眈眈的新继任者;而普京则利用谈判桌稳住国际形象,同时抓紧扩大战果,用实际行动争取最大的筹码。这么盘下来,是不是觉得每个人都是被推着走,没有哪个是真正掌控全局的人物?

眼下这局棋,说穿了,就是各怀鬼胎,各自为营。有时候我们看到新闻标题热闹非凡,可细细品味,每一次握手言欢背后,都藏满权谋与博弈。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未来某一天真的迎来和平,会是谁笑到最后,又是谁悄然离席呢?

#热点观察家第6期#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