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乘龙卡车门店实探:碰撞风波下的真实一线

重庆乘龙卡车门店实探:碰撞风波下的真实一线

八月初,天有点闷热。巴南区协信汽车公园那头,乘龙卡车的门店外还是停着七八台红黑色的大块头H5。前阵子理想i8和乘龙卡车“硬刚”的视频在群里传得飞快,我表弟还专门发了段,说“你们看这货,这回可不结实咯?”其实他平时就爱开玩笑,真要让他自己选拉货用啥,他嘴上说换欧曼、心里还是认老柳汽。

走进展厅没啥人,一个销售小哥正拿抹布擦驾驶室玻璃。我问起最近生意咋样,他眨眨眼:“没啥影响哈,该来看车照样来。”说完顺手指了指旁边那辆贴着18000千克白字的H5,“这个就是视频里的那个型号嘛,我们这儿一年能卖两三百台。”

我站在3米多高的车头底下,伸手摸了把保险杠,有点凉,是塑料壳,但师傅讲里面钢梁厚得很——他说这种防撞梁跟小轿车比,那是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你要真遇到事故,小轿车挤成纸片,我们最多掉个灯。”不过最近被理想i8这么一撞,说法也变多了。

其实微信群里早有人扒过:最早的视频方向盘上Logo清清楚楚是乘龙,后来又给打码马赛克。这事越描越玄乎,有人说根本不公平,还有老王(干运输十几年)直言:“正常锁扣锁紧的话,不会出现驾驶舱跟后箱分家的情况。除非锁扣松脱或者老化,要么就是时候有猫腻。”

关于那个锁扣,我特地绕到驾驶室后面瞅了一眼,两边各有两个大铁钩,看起来确实结实。“我们以前出长途,都盯紧这些地方,”隔壁修理厂刘师傅插话,“每次保养都要检查,你别以为这玩意不起眼,一旦松动高速上一刮风,那才叫吓人。”

还有一点没人提过,就是二手卡车状况参差不齐。有次我帮朋友收辆旧H5回来,全身上下油泥一层,好几个零件年检时都让返工重装。听销售顺嘴带一句:“厂家新出的和路上跑五六年的,不一样哦!”所以理想那场到底用的是哪种状态,也没人讲明白。

再扯远点,其实不少老司机觉得商用和家用安全标准压根不是一码事。王先生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客运载人的要求死板严苛,货运只求能拉能抗。”之前还听维修圈的人调侃,现在流行把家轿A柱B柱吹成坦克,其实关键时候拼的是整套结构搭配,还有日常维护习惯。有个冷知识:部分地区跑山路频繁急刹,高原气候下密封件更容易老化,所以同款车型南北方表现也可能差异挺大。

对比新旧款倒也是门学问。我亲戚前年换代买的新H5,用下来感觉油耗降了一些,但他说副驾座椅没有以前舒服,还吐槽空调噪音偏大。他自己琢磨着加装隔音棉,被老婆骂败家。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类细节谁会在碰撞视频里关注?

回头再看现场那些等待交付的新卡友,有人在翻说明书,有人在研究中控屏怎么连蓝牙音乐——他们关心的大多是怎么省油、耐造、维修方便,很少有人纠结什么极限碰撞试验到底是真是假。“反正我一年光轮胎就得换三四条,再坚固也架不住天天跑烂路,”河南来的司机李哥笑道,“真正怕坏的时候,是深夜高速趴窝,比什么宣传都管用。”

最后溜达到停车场出口,看见几个修理工蹲地抽烟聊天,说起网上争议,一个小伙子嘟囔一句“都是炒作”,大家哈哈乐半天,也没谁太当回事。这世道啊,大新闻过去快,人还是照样开自己的破皮卡去送货,下雨天注意别打滑,比什么实验重要多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最新资讯